试论探究《初中劳动与技术》“先仿后创”有效教学方式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30969 浏览:1366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操作性学习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基本技术素养的形成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关键词:初中劳技;“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探究;问题;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我们劳技教师聚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的时候,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现在的学生对劳技课不感兴趣。学生对劳技课的冷漠,让我意识到我们一直沿用的单纯的、机械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忽视了激发学生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创造才能的培养。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学习,我把其简单称为“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

二、“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研究

“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范例模仿—设计改进—创新制作—优化提高”四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模仿制作教材作品,然后对范例进行设计和创新,接着对设计的作品进行优化,最后鼓励学生设计类似的作品。

三、“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学习《铁皮畚箕的制作》的激趣导入环节,先发给学生一个铁皮畚箕,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畚箕平面展开图”和铁皮畚箕范例结合起来观察,分析、讨论:畚箕是由哪几个面组成的?这几个面是怎样弯折的?每个接口处的边缘是怎样接口咬缝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使学生对铁皮畚箕有了感性的认识。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有学生用铁皮剪剪出的切口或凹口不平;有学生卷边的时候,没有将折线严格地对住硬木的棱角线上,使得卷边卷歪。这些现象和我课前预想的一样,我让学生停下来,先让学生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然后让个别做得好的同学上讲台讲解示范,经过讲解示范,学生已经领会其中的奥秘,顺利完成了铁皮畚箕的制作。
“总结”的意义在于“提升”,将学会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重视教给学生劳动知识,而且更注重引导学生努力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大胆创作出更具有创意的佳作。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劳技内容,就算是在铁皮畚箕的制作教学中,它也不能一成不变。所以,对待教学始终要以开放的、研究的、积极的姿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努力摸索劳技教育的新路子、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初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