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进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5395 浏览:156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了解诗歌及其鉴赏原理

诗歌是什么?它和其他文学样式的基本不同点在哪里?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能够称“诗”的作品,应该具有哪些基本条件?只有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我们才能认识诗歌,达到阅读诗歌的目的。教师要通过课堂或讲座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了解诗歌鉴赏常用的一些概念如诗词的韵、平仄、对仗、节奏,了解诗歌鉴赏常用的一些名词如物象、境象、意境的基本含义等。另外,多用典故是古典诗词作品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教师还要为文史知识缺乏的学生讲解清楚。同时,要了解诗歌鉴赏的原理,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活动,包括创作和鉴赏两个方面。创作是诗人由内(内心)向外(作品)的创造,鉴赏则是读者由外(作品)而内(内心)的再创造,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活动。

二、反复诵读,把诵读作为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是诗歌鉴赏的开始。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回环往复的节奏感,以及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给人一种听觉上的美感享受,较其他文学样式更宜于朗读和背诵。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通过反复吟诵可以感知诗的韵律美和诗中特定氛围,能将我们很快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
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通过诵读体会诗歌音乐美的特点,是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台,这应是诗歌鉴赏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一把钥匙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原则之一。孟子曾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诗更不例外,往往语言精练,内涵极深,高度集中。诗人在创作时要想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总会受到社会状况、自身经历、当时心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鉴赏诗歌时,不能仅就诗文本身,还要了解作者的人生遭遇,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时代氛围、社会习俗、时尚风气,甚至是地理环境,也是打开解读鉴赏的一把钥匙。

四、解读意象、巧析意境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歌进行审美评价的依据。鉴赏诗歌,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悟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阅读鉴赏诗歌,一般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在鉴赏诗歌时,除意象外,还常常离不开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五、让学生学写鉴赏文章以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除了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指点学生鉴赏诗歌的技艺,还应该鼓励学生抒写感悟,这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诗歌是主体性表现得最鲜明的一种文体,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悟浓缩到典型形象之中。王夫之指出:“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作者创作时总有明确的“意”,而读者从各自的审美经验出发,所得到的“意”就与作者的完全不一样了。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既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情感把诗歌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泡”开,又要使学生把读出的“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感悟抒写出来,让学生驰骋想象,对原诗进行创造性补充,使原诗具有更为广阔的意象群,使艺术形象得到再创造,获得艺术家不曾设想过的意外之意与情外之情。这样,才能使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完美统

一、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达到鉴赏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