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以《社会主义以空想到科学进展》看科学社会主义进展规律和特征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26683 浏览:1127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及其发展是主客观条件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空想社会主义是前人在社会主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马克思吸取他们的思想精华,不断解放思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研究社会主义科学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错误思潮和观点也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在与它们进行不懈的斗争中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 社会主义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
1674-4810(2013)17-0190-0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巨著,从总体上看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这一核心问题。通过集中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对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积极成果和历史局限性的辩证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要从空想变为科学,必须摆脱唯心主义,把它置于现实基础之上。通过分析人类认识史上的辩证法发展的历程,证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同时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变革力量和途径,并且科学地预测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的起源存在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从早期现代的各种观念运动来探讨社会主义论题;第二种说法主要认为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起初,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意思,容许财产不平等存在。而当时的“共产主义”一词,则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资料(有时也包括生活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理论,有时统称为“社会主义”,有时则加以区别。

2.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

在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定义之后,要首先从空想社会主义的起源来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又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定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以及恩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率先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不过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但同时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展了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马克思完成的。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方法,对人类社会历史、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和发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及剩余价值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简言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目的并非为了创立一个历史学派,也非仅仅为了合理地解释历史,而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为了变革现实,为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因此,唯物史观的落脚点在于,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他的前提观点是唯物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唯物的辨证的,它是区别空想社会主义的试金石。
剩余价值理论,表面看来是在研究经济问题,其实是在研究人,研究经济关系背后隐藏着的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工人阶级革命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自从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资本论》这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无论是唯物史观,还是剩余价值学说,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内容。 因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决定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二、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

历史的发展已证明,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正确的,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但是,任何思想理论都要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也不例外。马克思虽以毕生精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途径,但他毕竟没有看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更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历。因此,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个别论断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有的想法还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因此,他给我们提供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一套有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方案。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

三、正确认识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形式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式,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是我国当前形势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果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的构想来实践,一是要实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二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三是要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四是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五是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那么我们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的构想实施,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看似是偏离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实际上并没有。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由人奋斗来实现这一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最大实际就是生产力不发达。因此,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包括借鉴资本主义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手段,大力发展生产力。20世纪俄国建立社会主义以后,列宁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明确提出要利用资本主义某些形式以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尝试将领导的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其基本思想就是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大力发展商品货币和商品市场,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点要求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依据。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顺应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过程来看,经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不断前进的思想认识,以及不断发现的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正是马克思“科学发展观之树”结出的必然之果。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安启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2006
[5]周叔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J].南方经济,2000(3)
[6]周叔莲.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经济界,2000(6)
[7].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

2.11.8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