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课堂教学“不足导学法”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和优化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6430 浏览:170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法。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教学情境创设、引导,把学习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以“问题”为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问题导学法”与生物课堂教学如何整合和优化?

一、引疑激思,以“问题” 启动学生学习内驱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如果有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他们的思维就会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局部的实际问题而启动。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学生学习的生活实际,围绕教材内容的中心问题,选择好教学内容切入点,巧妙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有意识地加强问题情境创设,通过引疑、激疑、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让学生带着问题创造性地学习,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

二、“铺路搭桥”,教师教学进程在“导学”上下功夫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它主要表现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辅导和督导。

(一)教师认真备课是“导学”的前提和基础

“导学”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方面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节课中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逻辑关系前后排序的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深度、广度的把握,学习过程中的矫正、反馈、检测、迁移的适时安排等等,都要由教师进行全面部署。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学生学习的实际,认真备课。只有认真备课,才能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教材,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抓住关键,分清主次 ,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

(二)有效问题的设置是“导学”的关键

“问题导学法”是落实生物学教学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方法能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问题的有效性。问题设置是否合理决定“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成败。
1.问题设置要“巧妙”。 问题往往是一节课的开端,有的教师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有的直接利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进行讨论和学习。其实,采用一些不同于课本的说法或者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使问题形象、生动,能促进师生的双边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2.问题设置要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师在钻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学习目标设计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不是求同,而是求新、求奇、求异,要能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去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3.问题设置注意用语的科学性。教师设置问题时立意要明确,严谨规范,富有逻辑性。问题的用语要做到具有科学性,教师除了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深钻教材,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办到。
4.问题设置要处理好广度,兼顾到深度。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问题设置需要考虑相当一部分是需要,注意把握适宜的广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回答,但又不乏有一定的深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肯定的机会。

5.问题设置要调节好密度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618jyw.com

,控制好时间。新教材中 “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技能应用”,都列出了一些富有思考价值、探究意义的问题。在旁栏中也有相当多的问题,因此每节课都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虽然问题很多,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以“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围绕核心内容,精心设计出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高效问题,还应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讨论。
责任编辑 罗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