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飞扬让学生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9220 浏览:133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但从现在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尽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有所改变,但忽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领悟,无视学生个性存在和发展的观念依然存在。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到飞扬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容,对情境创设提出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相关的背景,教师必须要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没有,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因而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大家收集、阅读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并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课前检查预习时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时学生的表现欲被激发出来了,都纷纷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同学们,有去过桂林旅游么?”
如果有就由去过桂林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见闻。并播放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让学生谈感受。导读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 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带入了情境,仿佛自己也在畅游桂林山水了。

二、品味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读的过程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含美等多层面的美进行整体性欣赏、品味的过程。而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读中得到其对课文感悟程度的空间反馈。因此,教师要敢放手,舍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余地,与课文及课本的主人公进行对话交流,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进而接受课本情感的熏陶感染,最终把课文的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方式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如在教学《钓鱼》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让学生细细品读。钓到大鱼时心情的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 翕动着。”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这时,学生的心情就得到了飞扬,个个都纷纷举起自己的手,要求读。有的读出了惊喜,有的读出了高兴……然而此时,父亲看了看表,却要求我把鱼放回湖里,此时,文中“我”的心情又怎样呢? 谁又能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读一读呢?最后从父亲不容争辩的语气中,文中的“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中。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又得到什么启示?“但是,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条“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与个人利益)。我从哪里获得了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通过一次次的引读、品读。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再次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美。

三、扩展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的学习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阅读的延伸非常的有意义,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的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扩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觉伸向了广阔的天地,如教学《武松打虎》时,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孔明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了三国。教《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春》时,带学生走进著名作家朱自清 ;教《猫》时,带学生走向老舍。学完了课文并不是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一个开端。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责任编辑 龙建刚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