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不足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35292 浏览:1601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挖掘课文内容和情感思想,循序渐进地形成文本深入阅读的良好习惯。分析“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程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问题教学;情境设置;效果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新教学方法。问题是驱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肯綮,设置有针对性的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利于学生全面把握知识并及时内化迁移生成能力。鉴于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观察新课程理念,实现自主学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本文分析了“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程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
措施。

一、“问题教学”的开展程序

(一)实施步骤

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
情境内容要真实自然,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境和感情氛围。设置问题情境要让学生自主探究,以问题引入主题,使学生自然、真实地进入本节课所需的心理状态。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
第二步:引发认知矛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这部分的重点是要引发认知矛盾。这种引发包括两方面的途径:一是要利用文本直接引发学生的问题,也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后提出问题。二是依靠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发现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两组不同的材料和文本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三步: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个部分其实就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选出需要探索的“主问题”。“主问题”使提问精粹,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深化教学内容。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偷”“酒”“笑”“打”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来描写孔乙己的形象,展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有什么深意?应当说,主问题教学模式为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提供了一片良田沃土。
第四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重点讲解
这部分的设计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然后在合作学习得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总结,分析课文之中的重点问题,在保留多种建议的同时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
第五步: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并实现知识迁移和自主发展
知识的迁移要更为广泛,要鼓励学生养成随时探索文学知识的习惯,拓展和迁移活动能够使得语文学习更具开放性,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提高。

(二)课例分析

案例一:《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

1.设置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是关于鲁迅的纪录片,
其中重要的一段就是“鲁迅对藤野先生回忆的背景朗读”的展现(3分钟),然后引出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三个地点:①“我”在;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但是没有明确地表达作者的“喜爱”和“讨厌”心理,而我却能够感受到各个阶段的鲁迅内心感受都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2)课文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
(3)作者对老师的印象表达较为模糊,我不明白是赞美老师,还是隐约地表现反感?

3.教师选择探究的问题

在分析学生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对以上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纳,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1)根据地点转变请理文章结构,用你喜欢的形式
表达。
(2)作者的写作手法有什么特点,结合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进行总结。
(3)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对鲁迅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学生的基本问题。
4.组织合作学习,重点探究老师提出的三个基本问题,组织、汇总小组成员的建议,然后汇报给老师

5.掌握文本内容,实现知识迁移

重新整理文章线索:
师:整理文章情感转变的线索。
师:给文章分层。
迁移:
阅读鲁迅《呐喊》中的其他作品。

二、“问题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全面提高学习兴趣

经过“问题教学”的实践,学生的提问水平、技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调查表明,90%的学生对语文阅读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勇于提问的学生也增多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这种情况充分说明,问题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原因在于:一方面,问题教学使得学生的看法得到了最直接的解决,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深入的、自主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生的思想转变,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也有利于及时地转变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凸显生态教育

所谓生态教育,就是要根据新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些理论在“问题教学”的模式下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问题教学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发挥了学生思考、质疑、发问的能力,注意课外的延伸,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这种转变自然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出来,学生的思考更具自主性。同时,采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得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学生能够依靠自己和集体的力量解决阅读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探究习惯。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成为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思维多样化,提出的问题自然也是多种多样。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例如:在教学《木兰词》时,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就会提出“花木兰能够替父从军,那么她为什么不是小脚女人呢?”这么古怪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事先做好备课,就不可能很好地解答。如果教师敷衍地说“课后我们一起查阅一下。”这样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服感,也会使得学生对提出有见解的问题感到灰心。其实,如果教师事先能够全面了解写作背景就会知晓,这件事情发生在南北朝时
期,而那个时期的妇女没有“裹脚”的习俗。总之,问题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深入探索。教师长期深入学习,自身的文化素质自然会得到提升,也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培养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保证“问题教学”顺利地开展下去,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得以真正激发和启动。问题意识的培养应采用这样几种方式:

1.完善教学设计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何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2.以问题设计课堂

苏格拉底说:向他提出问题,让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刺激,发生一些反应,长此以往,学生的头脑就会明白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必须总结出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3.重视学生的感受

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是:排除心理障碍,营造和谐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得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问题意识。

(二)把握好提问的“度”

“问题教学”中,除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必须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度”,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具体的提问要求
如下:

1.严谨简略地表达问题内容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较为复杂繁琐,这是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代表了学生真实的心理、想法和感受。而教师对问题的重新组合就需要教师能够更为严谨简略地表达。严谨要求问题的内容清楚、精确,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简略则是要使得问题更具针对性,不是泛泛而谈。

2.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初中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仍然有限,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易过难,过难则会使得学生感觉到阅读课堂索然无趣,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成功的心理感受;容易则使学生敬而远之,从而影响教学
效果。

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提出问题

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问题的提法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或者说制约了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说,教师应该养成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总之,教学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尺度,更好地推广问题教学,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控制。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课,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就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探索交流,只有做到有效的提问,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挖掘课文的内容及思想情感,循序渐进地形成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学位论文www.618jyw.com
文献:
聂朝晖.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丁建华.中学语文问题教学中多元性思维境界的培养[J].常熟高专学报,2004(6).
[3]王巍.中学语文问题探究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