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6763 浏览:16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到主动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用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呢?

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中可以实现学生“想学”、“会学”两个目标。

1.老师教前,学生必先“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想学”

“要我学”还是“我想学”,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分水岭。教师可通过自学前的鼓励、指导,自学后的展示、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交流,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主动性,让学生“想学”。借助精心布置的自学任务、精心设计好的自学导引性问题来逐步实现学生“会学”的目标。
教学前,要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当然,教师的指导很必要。如教《荷塘月色》前,教师让学生先利用一个早自习完成以下自学任务并制作知识卡片:①弄清散文的特点及分类知识,弄清作家作品常识和写作背景②通读全文疏通字、词障碍③作者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④从全文来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作者游荷塘的顺序是怎样的?问题①②不难完成,这可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问题③需要学生借助作者生平思想,联系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学生可借用注释和手中的资料去研判,如果信息不够,老师可以补充些信息。大部分学生结合相关信息思考便可解决问题。学生要想解决问题④,就必须自主的反复阅读文本,找出相关语句理解。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宁静、喜悦)——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失去宁静、忧愁)——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再求宁静、喜悦)——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家门前(现实不宁静、忧愁)。在这学习程中,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或许得不出准确、完整的答案,但自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的品质必然能得到提升。

2.利用成果展示,提升“自主学习”积极性,巩固自学成果

在“合作探究”之前,一定给学生展示个人自主学习成果、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使学生一直保持对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两类展示很必要:①学习成果的展示②困惑、疑问的展示。如在自主学习《边城》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展示300字左右的学后感:我心中的边城印象——风情美、人性美。自学《装在套子里的人》后先让学生谈谈:谁杀了别里科夫?展示学生的疑惑,可让学生一吐为快。这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所学、所感拿出来与同学分享,有时还能在课堂上引起争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把学习推向深入,

3.用好“自主学习”中的困惑,为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驳难和教师必要的讲解作铺垫

学习困惑的展示很有意义,会质疑才算会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有限度的,也是有差异的,但这丝毫不会成为学生“学”和老师“教”的障碍。相反,自学中产生的问题还会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提出的困惑,往往能引起共鸣,通过“合作探究”,把学习推向深入,从而使课堂合作探究变得更有必要性和针对性。
学习比较复杂的课文,学生肯定会有不少疑惑,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更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把问题谈出来,还要鼓励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二、积极主导“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过程,实现从个体“自主学习”到团队“合作探究”的转变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经常采用的形式。为此,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应根据教学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建立起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合理组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再给组内成员每人一项职责。让他们在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阶段各施其责,分工又合作。如组长负责主持讨论,书记员由书写好善速记的同学担任,口头能力表达较强的同学担任发言人等。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可选择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展开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紧扣教材,运用研究性的阅读,分工合作,然后班内交流、探究,相互驳难,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探究文本和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发现能力。如教《荷塘月色》,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作探究存在的疑惑,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入手,提挈每段内容,理顺作者行走路线,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脉络。这项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准确揣摩作者的思路、思想、情感,才能解决,而且这个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两条线索。学生往往只能找到一条线索,或找到一条线索就停止探究,而分小组的合作探究后,再在班内交流,各小组自由发言,充分展示成果和疑惑,在全班“集思广益”,经过相互补充、相互驳难,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得到培养。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合作探究”集体学习的快乐和成功,还在探究中形成了协作能力。
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往往会被延伸到课外,这是好事,学生要面对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如何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等诸多问题。因此,学生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帮助的,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热情地帮助他。告诉学生,要学会在帮助人和与他人分享中找到合作探究的快乐,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学会做人。

三、采用“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对终身学习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意义重大。在合作探究学习阶段,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充分肯定学生的智慧。
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要靠问题来驱动。有时采用挈领全文的问题。如《囚绿记》中作者为什么以“囚绿”为题?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作者“寻绿”、“赏绿”“囚绿”“放绿”的行文思路,根据写作的背景,便可整体把握全文。有时在某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如学习《游褒禅山记》,在总结时提问:作者总结游洞中途折返的教训有什么作用?有时还可以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提问。如学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后,综合运用课文和课堂上的材料信息,再搜集些关于郁达夫的生平文章读读,写一篇《我心中的郁达夫》的读后感,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语文最基本的及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便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起来。
高中语文“合作、探究”性学习有它的局限性。探究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人类已有的知识,有的是对课文中预知结论的再探索。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又有学科特点。比如,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结合;探究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因此,老师要有开放的胸怀,只要是学生自主获得的正确结论,自主构建的有益能力,不管是否体现了完整性和准确性,老师都不宜用标准答案或预设答案苛责学生。要在肯定学生合理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积极展示。当然,对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要作必要的指正。
高中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又一关键阶段,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生不仅可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还可亲自体验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这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起来。
实践证明,教师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多营造这种学习氛围,就可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生强烈的探究,学生的能力就能在主动实践中提高。学生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就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主动发展,获得成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