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导语漫谈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28491 浏览:1310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精心设计好导语对一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犹如穿衣时扣第一粒钮扣,扣好了第一粒钮扣才能使其他几粒钮扣整齐美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导语设计,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了每节课的成功。怎样设计导语,扣好这第一粒钮扣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比映衬,外联内引

引用课外的诗文典故,联系新课的相关内容,相互对比映衬,既能补充一些知识,又起到了激趣的作用。
教学《勾践灭吴》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耻,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
通过这副对联的引述,将蒲松龄、项羽和勾践三个人勾联在一起,相互映衬,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以旧导新,激发兴趣

教学新课时,适当联系旧课,以旧课的回顾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求新知的。
如巴金的《灯》导语设计:《白杨礼赞》极力讴歌了白杨树坚韧朴实的优秀品质,但作者的意图并不在此,他歌颂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农民正直朴实的品质和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在同一历史时期,巴金也用象征的手法写了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题目是《灯》。既温习了初中学的《白杨礼赞》,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灯》的兴趣,在旧知和新知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三、设疑提问,启发思考

授新课前,设置一些疑问,也可起到激趣、启发思考的作用,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在学习中自行解决疑问,效果是不错的。鉴于这样的思考,我在教学《宽容序言》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什么是“序言”?序言就是写在著作之前的文章,又名“序”“前言”等。“序”有两种:其一是自己写的,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其二是别人写的,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今天我们就看房龙是如何为他的《宽容》写序的。
这样的设计,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把他们引领到思考的情境中去。

四、动情描绘,营造情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上动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容易创设情境,从而将学生引入良好的情感氛围中,便于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语设计也可以这样,效果颇佳。
我在教《荷塘月色》就作了这样的导语设计:美好的事物常常受到人们的歌咏。月亮是美好的,历来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在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吟咏月亮的诗句,同学们能否说出几句写月亮的诗句?……同学们讲得很对,说明大家读了不少古诗。古人在诗中对月亮的吟咏的确很精彩,象宋代诗人林逋的《梅花》诗中就有这样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中将树影、水光、花香、月色组合成一个朦胧、美妙的意境,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苏东坡在《花影》这首诗中也写道:“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诗中借花影来写月色,也挺有趣的。这些咏月的诗句颇具诗情画意。那么,散文又是怎样来写月色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
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扣合了这篇散文的教学。

五、背景切入,自然过渡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其相关材料,有助于内容的学习、主旨的把握,有时导语从背景介绍切入,也就自然过渡到新课的讲授,简捷而奏效。
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唐代初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这与唐太宗的文治武略分不开。但是造就这个局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魏征。魏征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能忠于职守,对唐代的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进谏的。
这样的导语就是扣住文章的背景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只是我在导语设计上的粗浅尝试和感悟。教法无穷,导语设计的方法、思路还很多。不过,基本的原则,还是值得遵守的。
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 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导语设计,要具体课文具体分析,选准切入点,找好突破口,力求使导语设计吻合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课文的教学。
注重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一开始就被激发起来了,后面的课就好上了。
努力营造情境气氛 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若导语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后面的传“道”授“业”就如顺风行船,轻快自如了。
开启心智,启迪思维 思维是一个人素质的内核。导语设计一定要通过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