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语文课语文课堂中亲情教育选题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4542 浏览:125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中学生的心理正逐步由幼稚跨向成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618jyw.com
熟,对于情感的体验是极为细腻而脆弱的,正是渗透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期!同时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抒写亲情的名家篇章,故而语文课堂就成为了亲情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亲情意识,让孩子成为感情丰富、有感恩意识的个体,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探索与实践。

一、营设氛围,激发性情

在语文课堂中,营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氛围,可以更好地打开孩子的情感大门,让他们自觉、自主地亲近文本,去体验、接纳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资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营设相应的情感意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孩子们的真性情。让孩子们在文本中感受亲情的美好,汲取感情的营养,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素养。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老师课前就播放克莱德曼的《记忆》,同时播放从家长那里征集来的照片:有学生小时候摇篮中的憨态可掬、有父母抱着孩子时的甜蜜幸福、有父母为了家庭辛苦地劳作等。同时又结合教材选择了一些有关“背影”的照片,一下子就把学生拉入回忆的世界,让他们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大部分孩子眼中泛起晶莹的泪花。过往的点滴,汇入文本中的情感,不但让孩子完全走进课文,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更让孩子对亲情有了新的、深刻的体验。
又比如在讲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时,笔者先向孩子讲述小时候母亲带着瘦弱多病的自己四处求医的情景,深夜加班的母亲因为担心自己,冒着赶回家陪伴自己的情景……然后启发孩子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感动的点滴。学生还未进入文本,就已得到巨大的精神熏陶。接下来再引入课文,这样,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课堂里就溢满感情,已不再是一堂单纯的知识教授课,而是升华到情感的传递与熏陶。情感的大门已轰然打开,接下来的感悟深情、领悟真情、内化亲情的过程就会事半功倍。

二、深情诵读、感悟深情

诵读不仅能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更能丰富学生的感情。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文质兼美、情感蕴藏丰富的文章,它们蕴含着人类最真挚、最朴实、最动人的情感,为我们的情感教育提供了素材。深情诵读有三种方式:一是名家范读;二是教师示范;三是学生体验。
比如在教授《背影》时,笔者先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然后以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背影》,再加上自己不时地叹息和摇头,孩子们很快就被拉进亲情的漩涡,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觉到学生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又如教授冰心的《母亲》一诗时,在情境导入之后,先安排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朗诵诗歌,读完后,笔者让这位孩子介绍了自己的母亲,并回忆母亲关心她的点点滴滴,其他学生在听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轻轻抽泣。这位孩子介绍完后,笔者又让孩子们闭上眼回忆自己的母亲,同时还配《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当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流下了热泪。笔者立刻把握教育的时机,让孩子们一起朗诵诗歌,霎时,小小的空间里漾起情感的浪涛,并很快澎湃起来。母爱犹如航塔上的明灯,播撒出美丽而圣洁的光芒,撒入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开始悄悄地萌发,等待日后的莽莽参天。

三、细品语言、领悟真情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如是说。最有感情的文学作品是用最深情的语言写就的。要想细致地感受文章中的情感意蕴,丰富孩子们的感情世界,就必须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
如在教授《甜甜的泥土》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找出来,并认真地读一读。学生们很快找到了如“亮!我的小亮”“今天,刚过,八个生日”“她一阵晕眩……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无力的垂下脑袋……”这些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有的学生读着读着就哭了,有的学生却读着笑起来。笔者立即抓住几个笑起来的孩子,询问他们笑的原因,他们说这个母亲有点神经质,太好笑了。笔者这时又喊了一个哭得特别伤心地孩子,问她原因,她哭着诉说自己妈妈已经离开好多年,关于妈妈的记忆已经模糊,这些句子让她又想起了妈妈,她讲得声泪俱下,原本嬉笑的孩子也低下了头。笔者此时适时引导:在母亲的心里,孩子就是唯一,她的近乎疯魔癫狂的外在,都是一颗爱子之心的体现!这堂课,全班就围绕着这几句话反复朗读体会。下课之后,课间出奇的安静,孩子们都沉浸在深深地母爱中!
又如《背影》中,父亲的话极少,更是简单到极致,却宛如神来之笔,句句精彩,字字都能拨动读者的心弦,透出浓浓的爱意。例如“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笔者先让孩子们去归纳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境况,最终得出“父亲当时是极为难过”的结论,但是他却强忍着悲痛,来劝慰自己的儿子。这样的语句,字数不多,词藻不华丽,感情却是那般醇香浓厚。然后笔者让孩子回忆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家很快就进入情境,一件件类似的感人事例立即充溢课堂。我想,孩子们在品味这句话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父母应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主题创作、内化亲情

当道理还停留在了解、知道的基础上,这只能算知识。只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才是修养,我们的情感教育才是真正成功了。笔者在教授完《背影》之后,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感人的瞬间。一周之后交流时,孩子们给的答案极为丰富。比如“白发、指甲、眼角、手背、父亲的鞋、母亲的围裙等等。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平时没有用心关注的诸多细节,并用文字表述出来。在这个观察、创作的过程中,他们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用心灵去讴歌父爱、母爱。在讴歌的同时,这些爱更深刻地铭刻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孩子们一辈子的财富。我们的学生,成为了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亲情,是世间一切美好情感的基石。在语文课堂中,笔者通过营设氛围、深情诵读、细品语言、主题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无处不在的亲情,接受爱的洗礼,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承担起亲情教育的重担,我们责无旁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