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探高职院校课程网络教学之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4242 浏览:597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度来看,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简单的授受教学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迫切需要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而在微电脑、云计算的当下,将网络教学应用到平时的课程学习中,这对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也提出了新课题。基于这样的目的,借助先进的互联网平台,让“数字”改变我们的职业教育,开设课程网络教学已显得尤为必要。而本文在论及高职院校网络教学之时,即以已经展开的吴文化网络课程作为重点探讨的实例。

一、创设网络课程的现实条件

根据百度的解释,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而从目前网络教学的发展来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国家认可全国一定数量的大学可以进行适度的网络教学,同时认可这些大学颁发的电子文凭。而就世界范围来看,不少全球著名大学的课程都已被搬入到网络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苏州大学文学院周秦教授的《昆曲艺术》也成为教育部推荐上挂网络的精品课程。而就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来看,一方面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急需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特别对于类似以培养服务专业为主的学校,因为学生就业后基本要与人打交道,则更显紧迫。高职学校不同于大学,大学更侧重学术研究;也不同于高中,高中现阶段仍以高考作为升学目标。正如前面所说,高职教学完全也应该走出一条有探索意义同时又适应自身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所在学校对相关文化课和专业课老师提出网络教学的要求,而笔者的吴文化课程网络教学也应运而生。
以吴文化网络课程为例,传统认为吴文化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文化形态,因为苏州古称吴,而从苏州目前的地位来看,首先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次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苏州的现代化发展在全国已居于领先地位(2012年GDP产值排名全国第六位)。古往今来,吴文化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不可计数的人们。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在这样的特殊大背景下,作为精神文化引领者的教师,如何提升职校高年级学生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如何加强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发扬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全国范围来看,网络教学也是新兴事物,此为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所在,而最初吴文化网络教学的实践受益于其他院校的类似做法,起步阶段虽然粗糙,但在实际的在线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完善、更新,特别是针对学校高年级的不同系科连续开设多期的吴文化网络教学,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

二、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运作

产生网络教学吴文化的想法,可谓由来已久。二十年前的一本《苏州旅游经济大全》开启笔者对于吴文化的浓厚兴趣。虽非土生土长,但长期的生活,笔者也慢慢地被这里的文化所滋养,并渐渐产生了喜好。就全国范围的主要城市来看,能发现苏州和其他一些城市有显著不同。有的城市有历史,但经济发展不行;有的经济领先,却又没有悠久的文化背景;有的有历史,经济发展也不错,但是却看不到历史文化对于本地经济的推动作用,说得再透彻点,历史文脉似乎断了根。就苏州而言,古城保护的力度在全国来讲是非常之大,近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历史名城保护区(苏州古城的建筑物高度均不超过三国时代的历史遗存北寺塔)。古代管仲曾说:“仓廪实则知礼节”(出自《管子牧民》),苏州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得非常完美,有人形容犹如苏绣中的双面绣。因此,在此类书籍的引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开展对于吴文化的专题研究,利用空余时间走遍苏州的山山水水,并利用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培训的机会,收集了许多课件,内容涵盖苏州的园林、画派、昆曲、工艺、方言、历史名人等吴文化之精品,既然拥有如此之多的优质资源,那么借助怎样的平台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它并对之产生兴趣呢?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进行网络教学可能就是最佳的选择,所以在开设吴文化网络教学的时候,就已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
吴文化网络教学是作为学校高年级学生公选课在最近几年正式开课的。选修对象主要是学校高年级不同系科学生,以一个学期为教学时长,分成若干的周期。以吴文化课程为例,根据教学进度分成六到八个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一定的学习周期,大约两周左右。学生登录后,首先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一般是以word、ppt、pdf等形式出现,阶段性学习结束后要完成本单元的规定作业和自选作业,尽量少提要求,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不定期安排相关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跟进。以第三期学习为例,适逢苏州博物馆举办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的画展,即要求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参观拍照并发至学习网站。又比如同期教育部推荐苏州大学周秦教授的《昆曲艺术》课,笔者也及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公告通知学生关注。对于一些相关的学习网站,比如苏州大学吴文化网站,也做了媒体链接。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情况来看,由于此网络选修课是针对全校各系的,从最初以学校的旅游系学生为主,到第三期各系的学生已经平分秋色,而网络教学课能够坚持做下来,说明这种授课形式已得到学生的一定认可,并且也说明这门课程在学生中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虽然每期人数均在三十左右,但是稳定的数字也说明这些学生的确是基于对于吴文化的热爱才选修的。事实上也如此,从同步进行的相关问卷调查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网络教学的利弊及展望

数字化时代提供了最大的可能。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见面,由于网络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因此学生不仅和老师通过手机短信联系,而且在里面还建立了专门的学习群,在网站上建立的学习论坛,学生可以上传作业并跟贴,就这一点来看,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职校学生学习文化课程被学习的尴尬局面。由于选用的教学软件比较实用,此项课程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时时进行跟踪。网站专门设立了课程评价排行榜,点数、发言、评论排行等数据一目了然,目前点击次数已经突破一万。根据要求每期还设置了类似的科目考试,要求学生原创景点解说词和制作原创景点PPT。同期笔者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组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研究团队。既有研究吴文化多年的教授专家,也有初出茅庐且在一些研究领域有专长的年轻讲师,都希望通过这样的网络课程学习新模式真正引导学生去热爱地域文化。从学校教务处反馈的教学评价来看,学生对于这样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持欢迎态度的,而这也正是继续做好吴文化网络教学的不竭动力。法国学者帕斯卡尔说过,人是有思想的芦苇,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更多吴文化的热爱者和传播者。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在发展中得以领先,必定是它的文化价值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苏州文化以精细、包容见长,这正是绵延2500年不断的根本原因。
当然在实施网络教学过程中,笔者也从教学反馈中做了一定的反思回顾。在每一期的教学中,总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最终没能完成学习任务,其中既有网络教学自身的问题,有些学生没有学会登录,而有的人登录了却没能坚持下来,因为学习时长毕竟有三、四个月。而最关键的还是课程宣传力度不够,课程影响力不足,在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培养上,网络教学也似乎稍嫌欠缺。因此有待于细微处的完善和改进,并且继续要在不同系科、专业营造学习本土文化的强大氛围。
怎样让“数字”改变职业教育,已成为目前的新课题,而寻找网络教学和高职文化课程的结合点同样也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总之,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网络教育是一个新兴事物,其质量的好坏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网络教学,因互联网的广泛发展而由此产生。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了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其新的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或将成为21世纪主流的教学方式,这其中也包括教育体系重要一环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汪长根,王明国.论吴文化的特征——兼论吴文化与苏州文化的关系 [J].学海,2002,(03) .
葛操.公民社会能力素质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3]刘艳,邹泓.社会能力研究的概述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01).
[4]王同军.重视社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0).
(金白梧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2151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