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迷茫与混沌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21195 浏览:951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的语文教学,让很多人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置身课堂教学之中,似乎无法面对真正的语文教学,如果远离这样的课堂教学,又将会无法畅谈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走到今天虽不得不承认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又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所看到的成就中却包含着太多的沉重代价,有人曾用“死”“偏”“花”“俗”“空”“满”等字眼来概括眼下的语文教学,意思即语文教学死气僵化、怪癖偏深、花里胡哨、肤浅平俗、空洞无味、满灌满练,虽有过激之嫌,但仍有其值得深思之处。语文教学的迷茫与混沌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原本不需要费口舌的也成了重灾区。语文教学需要有清醒的目标意识,但很多时候的教学却是在“忙”与“盲”的徘徊中走进了“茫”,在迷茫中丧失自我,迷途而不知返。语文教学有时需要模糊,但语文教学绝不能糊里糊涂、掉进混沌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这会重挫语文应有的学科尊严。现今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的迷茫与混沌情形主要有“先分教学”之风愈演愈烈、文学教育正在渐行渐远、文言文教学的畸轻畸重、选修的必修化越陷越深等。

一、先分教学之风愈演愈烈

语文教学需要考试,尤其需要在高考的终端显示中能考出理想成绩,成就学生的大学梦,也让语文教师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感到自豪与骄傲。但语文教学又不能仅仅围着考试转,一旦让考试左右了语文教学,那语文教学就惨了。眼下的语文教学偏偏就是先分教学之风愈演愈烈,“为分而教”、“不考不教”甚嚣尘上,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在先分教学之下,语文教师正处于痛苦挣扎之中,自己的教育理想不得不屈从于学生的考分,学生的分数远比教师自身的教育理想重要。在先分教学的制约下,虽说语文教师仍需拥有课堂、站稳课堂,但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却很少有自己的自由状态、有自己的人文思考,在开放课堂空间和时间上没有大的决策权,学校有很多急功近利的规章制度捆绑起了教师的手脚,让其不敢轻易挪动,否则绳索会愈收愈紧,叫你动弹不得。语文教师有时也很想按照课程标准来实施自己的教学,但课程标准被不少人嘲笑为中看不中用,如果坚持课标就等于放弃眼前的一切利益,就会被很多人认为是异类。语文教学必须受制于考试,教学的考绩指标完全由学校的一厢情愿来规定。学校所重视的就是必须把多少人送进二本以上的高校门,能否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是头等大事,至于学生进入高校后有没有发展后劲就顾不上考虑了,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学校的现实需要。先分教学之风劲吹下学校把考试成绩和升学指标作为绩效评估的唯一杠杆,由此就引申出一系列利益分配问题。降服于周考、月考的语文教师,眼界就势必短浅了,正因为先分教学之风愈演愈烈,高一年级就唯分是论,很多学生过早地被人为地淘汰,很多反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行为也就有了存在的土壤。殊不知,病态的课堂虽然博得了同样病态的校领导的赏识,但却坑苦了学子,坑害了学生的一生,也坑害了语文教师。
先分教学之风下语文教师的“忙”是有目共睹的,语文教师的“盲”又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教师大都信奉讲得越死越好,讲得越多越好,占用学生的时间越长越好,题目做得越偏越好,整天忙于备、教、改、辅、考,在繁忙中度过,常常一年中,没有周末,甚至连寒暑假都得泡在其中,被迫去补课,学生厌,老师怨,但必须做,因为考试的压力实在太大。只要留心一下语文课堂,就一定不难发现,应试化无处不在,满堂灌、满堂练随处可见,即使是新授课也大多是照着应试教辅资料照本宣科、亦步亦趋,阅读教学大多成了肢解式的阅读训练,所谓导学就成了一边看着练习题一边领着学生到课文里找答案的寻章摘句训练,几乎所有结论都是教师从教参或练习册找来硬塞给学生的。作文课也变了味,不是关注生活,不是注重真情实感,而是效尤所谓满分作文的样式来无病,学生厌写怕写但又不得不写,身心剧痛又必须循规蹈矩。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必然每况愈下,思辨能力、探究精神、创新品质日益丧失。
语文教学陷入了先分教学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即使是很有思想很有眼光的语文教师也很难在世俗的逼视下心情畅快地践行自己的理念。毋庸置疑,学生平时的成绩对语文教师而言固然重要,但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坚持的事业,虽然随着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现实功利诉求压倒了一切,但是富足的物质并不必然带来精神境界的提高,相反常常会窒息人们的心灵。语文教师要挣脱牢笼,就必须高标人文精神,高扬自己的人文理想,要有关爱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要在互惠、普世与共赢上有作为,要学生的成绩,但必须紧紧盯住走出高校门的成绩,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走向和学生一生的立人、立德、立功的潜质开发。语文教学绝非急功近利的利益达成教育,绝非纯现实的先分教学,而真正是寄希望于将来的人的教育,人的发展的教育,人的生命成长与精神成长的教育,而不是周考、月考的分数累加。

二、文学教育正在渐行渐远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现代社会中一个高素质的人不仅仅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坚定意志。语文本来就是“化育”“滋润”人的课,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在的文化蕴涵及情感动力。但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常常会走弯路,如曾经有一段时间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充塞“人文”内容而置语言习得于不顾,语文课的“非语文”色彩过重;后来却又矫枉过正,现在的语文教学又过于注重对语言的琐碎分析,肢解文意,本来文质兼美的课文变成了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文学教育正在渐行渐远。有学者形象地说,如果说语文教学出现了严重塌方,那么文学教育就是重灾区,诗歌教学本来是非常高雅的文学鉴赏活动,现在也变成了应试性的肢解,精美的古诗到了课堂就成了古板的代名词,散文写作则变成了八股文,学生的文学生活已经干涸了,甚至让有些学生连做文学梦的机会也给丧失了。
文学作品是言语世界、经验世界、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的四位一体。文学教育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体验、体悟,是一种性灵教育,性是心性,灵是精神。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是经过形式化、艺术化、形象化了的语言,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特点,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语言。作家呈现的经验世界和形象世界富于个人风格,充满着想象与联想的审美世界,阅读文学作品既依赖读者的人生经验,只有借助读者的人生体验,文学作品的意义才会得到充分的阐释,阅读文学作品也促进读者的人生经验,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会拓展、丰富读者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的体验。读者通过感知、体会、理解非现实的审美世界,发挥感受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为理解人生意义和提升生命质量奠定基础。但文学教育在应试教育阴霾笼罩下日益弱化,已经渐行渐远,实用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关注的是知识教育,追逐立竿见影的实用与功利效果,师生的眼光只盯着分数,只依据自己的切身利益做,只着眼现实性效果,把文学教育等同于文学教化,面对一篇篇精美的文学作品,更多的还是解构为分段、概括大意等,就范于应试的固有模式,技术化、功利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大大降低了文学情韵,对文学知识的追逐替代了心灵的感受。教学中,对文学作品言语的赏析、经验的体察、形象的评判、情感的把握等都蜻蜓点水,一切以实用为前提,根本不重视文学本身的意义,更枉谈将文学本身的意义作为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且教学过程中强调作品内容多而忽视其艺术独到之处。 源于: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从面上看,“选修”教学少“选”少“修”也少“趣”。很多学校所开的语文选修课其实与必修课没有质的区别,如课程设置、实施和评价等,在课程形式上有明显的国家课程为主倾向,全体教、统一学、统一考,很少突出应有的选择性与多样性,而对“选修”的教学则是只“选”不“修”,很多课就是纯“必修”的复制,选修课必修化。当然也有极少数是专题讲座和放羊式的所谓自主活动,选修课成了学术活动和放任自流等,不仅造成了“必修”“选修”教学的严重失衡,而且各自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大有远离语文教学本真的势头。其中在课程建设上主要是沿用与必修课程配套的同一版本的教学,教材选用大多是以省或地级市为单位集中选定,很少有自主开发的教材,主要是受高考统考和传统习惯认识(权威、可靠、省事)的影响,尤其是教材的价值取向更是与必修课高度趋同,甚至过分学术化,如《〈红楼梦〉选讲》《金庸武侠小说选讲》等都具有浓厚的学术味,很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知识范围显得很狭窄,这与基础教育阶段“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初衷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沉重负担,而且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尤其是再要求统一学、统一考,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无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选修教学之所以区域必修化还有一些重要原因。选修课程的初始功能定位就是消释应试教育的,理想诉求就在于应对高考,但实践下来,这条路不仅没有走通,而且同流合污,也演变成了应付高考的“必修”。无论是学者专家、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还是莫过于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对“考不考?考什么?如何考?如何应考?”等时时关注,处处打探,唯恐误判形势,影响学校发展大局和教师个人发展。在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上为什么也会与必修课趋同?因为不这样考不但会影响师生对选修课的教和学兴趣,甚至还有可能影响选修课的存在根基,故而除了有极少数校本课程采用点缀性的等级评定外,绝大多数仍然与高考测试形式保持高度的一致,如《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现当代散文选读》等就完全纳入了高考范畴,日常教学的必修化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对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都有共识,但在条件性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对课外学习资源很难关注的背景下,教科书仍然是课程的中心环节和重要载体,最有权威性,尤其是教学与考试的权威,选修教材的编选与教学也就自然渗透进如此的权威效应,教学的必修化也就成了必然。为什么会如此现实与功利?因为如果学生、教师和家长一旦确信选修课对高考完全没有帮助,选修课就名存实亡了,学生肯定不学,花再大的气力开选修课也形同虚设,无人问津,就是学生学了,但并不像重视必修课那样重视,选修课的命运也会令人担忧。选修课的必修化有其现实基础,短时期内很难有所改观,只要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的世风犹在,语文教学就会简单化为一场考试,语文教学就无暇顾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就源于:论文写法www.618jyw.com
妄论语文教学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价值意义上是明显不同的,必修课的文化功能大于实用功能,选修课的实用功能则大于文化功能,重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必修课主要处理好学生与知识、能力的关系,选修课主要处理好学生的兴趣特长、专业志向和职业潜能的关系,如果选修都是必修化,就一定不适合于大多数学生。很多语文教师只会低头拉车,却很少抬头看路。而要搞好“选修”教学就要体现差异性,丰富课堂教学,必须将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首位,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语文选修课必修化这个现象使课程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日常教学以及高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冯为民,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现任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责任编校:洪 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