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英文以英语委婉语看中英文化差别

更新时间:2023-12-31 点赞:16682 浏览:719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委婉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在等级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背景、审美观等五个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指出学习委婉语所依托的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人们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委婉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2095-3089(2013)32-00-01

一、英汉委婉语的定义

根据《牛津语用学词典》,英语“委婉语”(euphemi)指的是:word etc.used in place of one oided as eg.Offensive, indecent,or alarming。《牛津英语词典》对其的释义是:a mild or indirect word or expression substituted for one considered to be too harsh or blunt when referring to sth.Unpleasant or embarrassing。从中不难看出“委婉语”就是用委婉、优雅、动听、礼貌的词语代替直率、粗俗、刺耳、无礼的字眼。实际上,英语的euphemi源于希腊语,其前缀“eu”是“好”(good)的意思,词根“pheme”是“说话”(speech)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说好听的话”(comfortable words)。
汉语的“委婉”指的是说话时迂回曲折、含蓄隐晦,避免直陈某人、某事、某物,意在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汉语委婉语广泛存在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言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中,蕴涵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表现了汉文化特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汉民族中庸和谐的传统观念。可以说,英语的“euphemi”与汉语的“婉曲”在语用动机和语用效果上基本相同。

二、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一)由于敬畏天地神灵而使用委婉语。将许多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归结为天地神灵的作祟,而指代鬼神的词语就是最早的委婉语。在英美国家,人们出于对上帝的敬畏,他们不敢直称上帝耶和华的名字,于是便产生了许多的委婉语。例如:万能者,至高无上者,创造者,救世主,万物之主等”。 “在我国,如:水神叫‘河伯’,风神叫‘飞廉’,火神叫‘祝融’”。 “菩萨”、“大师”
(二)为避免粗俗、不雅而使用委婉语。在东西方文化中,凡是与疾病、死亡、人体排泄、生体部位、、体形等有关的犯禁忌的事物,常常被认为是粗俗、不雅、难登大雅之堂。因此人们将不忍或不便直接说出的禁忌事物,通过曲言、避讳等手法来美化或淡化它们,使之变得文雅一些。如把人体(瘦弱)和(皮包骨头)说成(纤弱)和(苗条);把身体(肥胖)说成(丰满)、(强壮)和(富态)。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学识风度。
(三)为避免唐突无礼而使用委婉语。在交际场合,为礼貌起见,人们常用委婉语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将对方的反感情绪降到最低点。请看下面对话:“Don’t you think my cooking is wonderful?”The boyfriend responded, “Are you fishing for compliment?”男孩明知道女孩煮的饭不好吃,却没有当面提出,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回答“你需要我表扬你吗?”如果你对一个女孩说“你长的又矮又胖,简直就像个矮冬瓜”。 那么这个女孩会非常生气,最后友好的关系也会因此而分裂,甚至反目成仇。

三、英汉委婉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1、中西等级观念的差异。汉文化更为注重等级观念,在封建社会中有国讳、家讳、圣讳、官讳种种。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上级、领导,大多不敢直呼其名,而冠以职位,对单位的首要领导,出现了像“一把手”、“头儿”、“老板”、“老大”之类的婉称。而在西方,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大多数人都喜欢别人直呼其名,
2、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以“死”为例,道教的宗教思想,反映的是达观、淡泊的生死观,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生命不死、习化成仙。佛教讲究生死轮回,认为只有皈依佛门,才能摆脱轮回之苦,进入修行的最高境界。他们对死亡的委婉表达有“迁化、示化、圆寂、舍身、归净土”等。信奉基督教,比较注重赎罪,以便使灵魂得到拯救,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
3、中西价值观念的差异。以“老”为例,“老”是西方人忌讳的词语。英语中关于老的委婉语,人们常用 (上了岁数)、 (上了年纪)、(不再年轻)代替old。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老人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顾。如“老师”、“老板”、“老大”、“老张”、“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当益壮”、“老成持重”、“姜还是老的辣”等许多对“老”表示敬重、赞誉的词语;婉称年龄大的人为“老同志、老师傅、老干部、老革命”另外,中西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在“死亡”的委婉语上的反映也较为明显。
4、中西宗教背景的差异。同样以“死”为例,道教的宗教思想,反映的是达观、淡泊的生。对死亡的委婉表达有“迁化、示化、圆寂、舍身、归净土”等。而西方人一般信奉基督教,比较注重赎罪,以便使灵魂得到拯救,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
5、中西审美观的差异。中国传统审美观比较注重“胖”的审美价值,而被婉称为“壮”、“丰满”、“富态”、“福相”、“发福”。古代仕女图女子脸部轮廓都是非常圆满;对男性的要求也重在“壮”。在西方,胖的往往是穷人,健康、精干的往往是富人,因为他们有钱为健康投资。

四、英汉委婉语在语言文化上的相似之处

古今中外,“忌讳”都是产生委婉语的心理基础。人们想方设法避免使用有悖自己文化传统的说法。此外,出于礼貌和含蓄的需要,人们也会用婉转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英汉语中涉及人体不雅特征和生理缺陷的委婉语比比皆是。例如,汉语中人们用“腿脚不方便”代替“瘸子”,用“双目失明”代替“瞎眼”,用“口吃”代替“大舌头”;英语中用physically handicapped 或disabled指肢体残疾的人,用imperfect hearing 代替the deaf,用visually retarded代替the blind,用mentally handicapped 表示retarded(弱智)。相比而言,英汉委婉语在语用动机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似,在委婉修辞上则反映了两者不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标准。
五、结束语
本文从委婉语的产生根源及使用领域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语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委婉语这种语言背后所依托着的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委婉语是与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因素密不可分的。了解委婉语的产生、使用和发展,有利于加深对中西语言与文化的认识,助于减少交际中的障碍,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谢军.英汉委婉语对比初探[J].武陵学刊(社会科学).1999(24):P80
肖乐.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P9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