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化遗产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苌氏武技起源与进展站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6044 浏览:148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苌氏武技是中州大地流传的一门古朴、实用的优秀民间传统拳种之一,是我国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之一,让苌氏武技走进高校,是挖掘、整理和传承苌氏武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苌氏武技;起源;发展
2095-原创论文www.618jyw.com
3089(2013)32-00-02

一、苌式武技的起源

中华武术派别众多,亘古至今,已经数千年历史,诸家拳派如同百花争艳各具特色,在这武术的百花丛中,清代崛起的苌氏武技为中原大地的又一著名拳派。
苌氏武技,简称苌家拳,是河南三大拳种(少林拳、陈氏太极拳、苌家拳)之一,迄今为止已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由清朝乾隆年间著名拳家苌乃周创编,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氏武技创始人苌乃周,字洛臣,别名很多,生于1724年,卒于1783年,祖籍四川,后迁徙至河南荥阳县苌村,又移居到后新庄。苌乃周在家排名老三,因此被人称为苌三宅、苌夫子等。苌乃周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官居明朝指挥使,其兄苌仕周,为乾隆七年进士,在《易经》方面造诣很深,曾著有《易经讲义》八卷,因此受其兄影响,苌乃周对易经方面也非常喜爱,从而为他创编苌氏武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苌乃周自幼拜虎牢张八为师,并深得其深传,后又向洛阳武术名家阎圣道学习少林拳技,武功大有长进,又经四川峨眉派大师梁道人上门指点和传授,精研各派武功,博采众长,集易理、医理、拳理之大成,熔内气、外气、技法与一体,内外兼修,将少林、峨眉、武当等多家武术精华融为一体,推陈出新,大胆创造,把气功运和到拳术之中,从而创立了形气合一的苌氏武技。

二、苌氏武技的特点

苌氏武技侧重于养气、行气、聚气、发气的柔练刚发之过程,在动态运势的形体表现为:头如蜻蜓点水,拳似山羊低头,腰如鸡鸣卷尾,脚似紫燕传林。其套路运动,似醉非醉,似柔而刚,柔时行云流水,似仙女起舞,刚时如猛虎发威,雷鸣闪电。在格斗技击中出手随敌式而变,见空而入,虚实变幻,借力打力,破敌重心。意到气道,阴阳循环,行气、发力刚柔相济、节节贯穿、以内达外、刚劲落点,其势以神气震惊,攻势连环疾快,达到有效击倒对方的目的。
苌氏武技运动方法注重于柔,形气合一,动作变化以柔克刚,忽刚忽柔,阴阳相扶,阴阳互变,包括对人体手、眼、身法、步,以及头手、足、肩、胯、膝的练习方法,拳理将正气、养气论、养气诀、纳气论、论外形、三气合一气论、借行气、夺气、二十四字养气论等之说,全面概况了苌氏武技在运动中阴阳相扶、转变结合的精辟学说。
苌氏武技有一套完整而又独特的功法、套路和拳理体系。徒手散打技术包括:内功散战的桩功,定步单式的发力训练,左右迂回的活步单式技法,三式连环,攻防打法技巧,攻防五六势连环打发技巧,蛇形飘步的实战步法训练,两人对练实战训练功法,闪战快摔技法训练等;养生功法包括:乾坤桩、云手桩、斜行桩等,养气、练气简单易学、修身养性、防病延年;拳械套路以仿生形体动态而显示与众,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拳法基本功有:推手功、单鞭功、斜行功、闪手功、四式连环套路的等入门功法;拳法套路有:如猛虎神威形象的白虎拳、黑虎拳,形似游龙翻腾的青龙出海拳,形似毒蛇阴狠的双蛇拳,以拳法见长的一百零八式炮拳,快攻直进、连环技击的二十四大战拳,注重养身炼气、开筋摧骨的二十四式气拳,势势刚力凸显、凶猛于形的二十四字功力拳,犹如猿猴轻灵、刚柔相济的白猿拳、猿猴拳,动态如和尚的大罗汉拳、小罗汉拳,注重腿法的小洪拳等,兵器套路精奇不凡,有前赵云后张飞图像的三十六,吕祖双剑演化而来苌氏双剑、单剑,形似猿猴、动态轻灵的猿猴三十六棒、二十四棒,短小精悍的十二刀法,功法全面的一百零八,还有双镰、双锏等稀绝兵器。苌氏武技的众多拳械套路风格,集养身、健体与搏击实战于一体,且拳谱每式均配有秧歌与诗各一首,阐述拳法要点和技击变化,以供习武之余,品味诗情画意,其乐无穷。苌氏武技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栩栩生辉,实为中华武术之瑰宝。

三、苌氏武技的传播与发展

苌乃周文武兼备,故此被人尊称为“儒拳师”,编著的《中气论》,是苌氏武技的核心力量,是苌氏武技拳术和器械功夫的纲领,《刚柔相济论》、《养气论》等武术理论,是武林人士称为武术之宝,并编著了图文并茂的《拳谱》、《谱》、《剑谱》、《棍法之说》等,堪称武林一绝。
苌氏武技流传至今,名人辈出,除荥阳当地以外的其它地方,省内外(巩义、新密、新郑、开封、安阳、郑州、台湾等地),国外(香港、美国、陕西、福建等地)均有其传人和苌氏武技流派。
200多年前在清朝乾隆年间,苌氏武技名震江湖,荥阳当地将后新庄村一带成为拳窝,每到夜晚,周边村庄的人们自发聚到这里切磋武艺,练功房天天爆满,人们争相习武。
苌氏武技制定有严格的传授戒律,“不得在人前卖弄”,“醉其酒,观其性”,“告其事,观其勇”,以及苌氏武技三不传原则,即不得其时不传,不得其地不传,不得其人不传。同时还有《七试》、《三箴》,清规纪律如果违反任何一条,不得传授或终止传授武功。这些戒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如果师傅对徒弟看不顺眼,宁肯将功夫失传也不轻易传授他人。
随着这些清规戒律、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的积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苌氏武技的发展,加上2000年的一场火灾毁去了苌氏老宅,遗留下来的只有碑文和苌乃周的画像,苌氏武技的很多宝贵书籍和珍贵文物都被烧毁,过去那曾经辉煌的练武场景已不复存在了。从80年始,练武之人明显减少,昔日闻名的后新庄村“拳窝”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也逐渐被人们所忘记。
柳暗花明又一村,苌氏七代宗师高青莲在六十年代时期,行走于荥阳、上街、郑州等地,传授弟子三十多人。高青莲、马安国、吕殿元三人为苌氏六代家族苌文蔚得意弟子,是苌氏武技第七代传人的代表人物。高青莲文武双修,其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亲手书画了中气论、武备【摘 要】 、炮拳图谱、小罗汉拳图谱、青龙出海拳图谱、白虎拳图谱等,兵器图谱有:猿猴三十六棒、苌氏双剑、三十六、猿猴对棒、双剑双等为苌氏拳派继承和发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苌氏武技第八代传人,刘义明老师,师承于七代宗师高青莲,深得高老师重爱,将一身武技尽传于刘义明老师,并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传授武功图谱秘籍,刘义明老师深感高老师之恩,几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在静处下功夫,终得苌氏武技之精华,学得行气,以柔化刚之绝技。荥阳武术协会秘书长刘华安亲自为刘义明老师作词:“拳师青莲根源正,接乃周衣钵真”。刘老师习武已近六十年,从1981年出山教学传授武功至今,带领弟子、学生先后参加过省、市、全国甚至国际武术比赛、交流大会等,培养出一大批文武兼备的后起之秀,连续六次参加全国及国际传统大赛,荣获金奖四十多枚、银奖武术,并荣获第二届全国少林武术比赛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当前苌氏武技这一传统的内家武功瑰宝,在高校已经闪出了耀眼的光芒。
刘义明老师在国际武术交流中,与各国武林名家、武术高手交流苌氏武技的精华,展示了中华民族武术文化之神奇。1997年在浙江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赛后,荷兰武术代表队邀请刘老师到宾馆交流,问刘义明老师是否敢和他们交手?刘老师说:“武就是打斗,术是技巧,即是习武之人当然可以交手”。通过散战交手,对方深表敬仰,事后在武术网站上传播称赞:苌氏武技是中国真功夫!2008年在韩国武术交流中,韩国前任总统府卫队长赵英俊先生前往河南驻地寻找苌氏武技传人学艺,经省武协联系找到刘义明老师,赵先生说此次是受父亲之意特来求绝技,因为苌氏武技是内家拳的真功夫。赵先生跟随刘义明老师学拳一月有余,先后学习了苌氏拳法、兵器,深深感悟到苌氏武技之奥妙“柔化之巧,刚力之猛”,实为武功之瑰宝!

四、苌氏武技发展的新思路

苌氏武技为河南散打名拳之一,但同少林拳和陈氏太极拳的迅猛发展不同,面临局限的困境,少林拳传教普及主流为儿童和青少年,陈氏太极拳普及多为中老年群体,苌氏武技2008年虽然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的传播、继承却面临失传、断种的危机,如何打破传统的清规戒律、走出困境、快速发展是苌氏武技传承的当务之急,苌氏武技和少林拳、陈氏太极拳的宏观目标不同,可以另辟新的传播途径,因为苌氏武技本身具备很深的文化底蕴,对习武者文化素质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苌氏武技应该进入高校,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和传播优势,不仅可以培养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也可以更好地挖掘和整理苌氏武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可以使苌氏武技得以广泛传播和发扬。
参考文献
任海.中国古代体育[M].商务印书馆,1996:153-175.
赖学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32-135.
[3]余水清,林鑫海.苌氏武技书之研究[J].体育文化刊,2007,10:81-82.
[4]刘义明.苌氏武技全书[J].2009
[5]赵金娜.武术健身的理论研究.山东师范大学[M],2004
[6]陈增智,陈万里.苌家拳根源[J].少林与太极,2001,(01):28-29.
[7]韩雪.苌氏武技的武学思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1(06):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