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新课改新课改理念下学习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4053 浏览:107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呢?本人认为教师的教学是否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否开放、、和谐、科学。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有个性体验地学习,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一定的培养。这要求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学模式。下面谈谈本人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解和做法。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培养能力与情感体验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自学生内心的“要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解答,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练习时间、思考时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如在学习第七册数学日历中的方程时:观察某个月的日历,一个竖列相邻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设最小的一个数为x则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其它两个数表示为x+1,x+2。如果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其它两个数怎样表示?如果设最大的一个数为x,则其它两个数怎样表示?你认为怎样设未知数比较好?再观察某个月的日历,一个横列相邻的3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怎样表示这三个数?一条对角线相邻的3个数又有什么关系?你怎样表示这三个数?学生一般都能独立完成,教师无须花过多的时间去分析讲解。学生在练习时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及时纠错。如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出现:(2x-3)2=(2x)2-2·(2x)·(-3)+(-3)2的情况,主要存在问题是对“-”不理解,找错题中那个式子相当于a、b。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说错在那里,为什么会错,怎样才能减少错误?让学生去感悟去纠正。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实现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一般四人一个小组,定好小组长,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每个同学都要说自己的见解,小组中同学轮流发言,与其它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互相竞争,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流于形式。如学习去括号时,利用运算律去括号,并比较运算结果,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4+3(x-1)=4+3x-3=3x+1;4x-(x-1)=4x+(-1)(x-1)=4x+(-1)x+(-1)(-1)=4x-x+1,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去括号的法则,学生对这个法则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又如第七册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先让每个学生做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再把漂亮的图形展示出来,增加学生的成功感。
合作学习离不开独立学习这个前提,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适应社会。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如学习积的乘方时,让学生先做(3×5)5=(3×5)·(3×5)·…·(3×5)=(3×3×…×3)(5×5×…×5)=35×55,再思考(ab)n等于多少,再经过讨论从而得出积的乘方运算规律。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猜想质疑、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改中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猜想,让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去试验操作,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去发现,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生活中数学问题怎样转化为数学模型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取的,一个数学有什么样的结论,理解生活中数学问题是怎样转化为数学模型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体验上升为科学结论,从中感受到学数学乐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概念的教学,定理、法则的发现,例题的学习和拓展,问题中的变化规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外活动等。如(1)圆锥的半径一定时,圆锥的体积随高的变化规律。(2)三角形边边角,一般是不成立的,但在那种情况下是成立的,由学生去探究,从而得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另一种判定方法。(3)销售问题、利润问题、教育储蓄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4)利用等边三角形和圆设计对称图形等。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