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浅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5740 浏览:16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的教育,将有更多的创新,新世纪的新教育,毫无疑问,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要认真继承几千年来优秀教育遗产的同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毕竟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创新人才。我国创新人才十分缺乏,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迅速改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有90多处说到“新”字。可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世纪对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呼唤,为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要求“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科学改革的排头兵,应该首先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我们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孔乙已》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所伤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己只说,“孔乙已”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课本教学重点说明》,指出《孔乙已》的主题是“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举人之类地方豪绅的冷酷和”。至今人教社的课本和《教用书》仍采用此说,于是定尊于一说,另无他议,但我们掩卷沉思,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已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已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中应获得的启示,这是一。其二,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已这样的苦命人是这样冷漠,是不应该的。今天,不能那样冷漠,我们要让世界充满爱。我认为如果这样理解,我们今天学这篇课文才有现实意义。
不仅教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引发学生的创见,而且一些说明文也可如此。因为说明文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而事物和事理是不断发展的,其局限性难免。拿传统名篇《活板》来说,该文是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但是国际上从来没有承认过印刷术是我国发明的。事实上,他们认为印刷术是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所以,我国的毕升的活字印刷比谷登堡的发明早几个世纪,但是为什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呢?谷登堡的印刷术的确不是从中国学术的,而是他独立发明的。我国的现代印刷术也是从欧洲学为的。印刷术的发明是近代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但我国的活字印刷为何没有被广泛采用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守思想。《活板》结尾说:“升死,其印为群众所得,至今保藏”。透露了“活板”印刷靠家传途径,在社会上根本没有得到流传,以致今天我们无法见到用活板印刷的书。此外,毕升发明的活板印刷,本身也有其很大的局限性。缺乏推广价值。“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和砥。”这种工艺如果没有高度熟练的手工业艺人,是很难办到的,特别是要使“字平如砥”,非常困难。毕升未能创造出一套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是其“活板”得不到广为流传的本质原因。如果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只是一味地靠着历史说辉煌,而不指出其不足,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地球是圆的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科学世界》说:“地球真的是圆的吗?地球并非是完美的球体,它更像一只撒了气的皮球,就像我们看到的这张电脑模拟图,不过图上被夸张了。这种不匀称是由于地壳内的温度变化引起地球深层运动造成的。”我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科学的最新发现介绍给学生,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创造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手中教材,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品格的培养。当然,是做到这一点,首先语文教育思想要求一个人改革,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其次,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创新的本领,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而不只是“一桶水,一杯水”。但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必须有所改革,不能用老眼光来衡量事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