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11024 浏览:46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登教坛时,对教育的认识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对学校的美好憧憬和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仰慕。而关于“教育”本身的思考与感悟,还仅停留在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习期自我良好的感觉上。教育是什么?我将追求怎样的教育?怎样把教育的新理念与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未真正去思考。
古有“十年磨一剑”之语,笔者通过近10年的最直观、最真实的一线教学经验,边教边学的摸索与实践,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感悟逐渐丰富和凝练起来。随着近期“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由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始,到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细微到反思每一天是否高效的课堂,使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获。这些经历让笔者感觉到有一种思想慢慢引领着、影响着自己的教育观,这就是——爱是教育的灵魂。
雪莱曾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所以爱心是道德的基础和核心。爱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品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血和肉、灵和魂。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向学生传授道德的人,教师怎么能没有一颗充满着热切的爱心呢?教师洒向学生的都是爱,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情感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在“访万家”的一次交谈中,我被深深打动了。一位家长讲了孩子高一军训时的一件事。有一次,孩子一回家就问自己心爱的手风琴在哪里,要父母帮忙找出来。孩子父母当时很困惑,因为孩子曾发誓再也不碰手风琴了,今天主动要找,而且很着急。孩子也没说干什么,家长也就不好多问。后来从班主任那里得知,班上搞活动,他主动报名参加手风琴表演。原因是军训时练习正步走摆臂时,孩子就是不合拍,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耐心的教官最后无奈地建议在汇报表演时就让孩子不参加了,免得影响班集体。班主任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而且当着孩子的面说:他是班级的一份子,摆臂没练好,可以先加强练习;即使到最后还练不好,一样上场,他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孩子被感动了,觉得自己得到班主任的尊重,他首先认可了这位班主任,进而认可了这个班级,愿意为这个班级做事,愿意付出热情和精力。
得知这件事后,我对这位班主任多了一份敬意,不仅是因为这位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更是因为他教育的思想——把对学生的爱化作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巴金先生曾说:“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教育本身是人性化的工作,社会需要爱,教师就是“爱”最直接、最广泛的传递者。这里我感受到了那位班主任的智慧,在这智慧中,是爱唤醒了孩子的自尊、自信,相信他也会学会爱、传递爱。反过来,如果换作我,该如何做?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有爱才有教育。

一、爱是一种尊重和理解

爱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师生间坦诚相待。尊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孩子的教育要循循善诱,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不能操之过急。理解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赞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告诉我:与其去抱怨,不如去行动。只要你能保持对学生的信心,保持对学生的爱心,永远不放弃,坚持到最后,学生的心和成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就像我班的一位同学,刚进班级时我初步了解到他因为父母离异,对自我的要求不严,学习兴趣淡薄,课堂上睡觉。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她父亲还认为她是个懂事的孩子。我看她的精神状态一蹶不振,学习没有一点主动性,就找来其家人了解情况。她的小姨(代管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表现非常失望,经常说些刺激孩子的话。基于此,我多次找该学生单独谈话,以一个兄长、朋友的身份跟她讲学会自立,讲珍惜求学的机会,讲近期、远期的目标,讲自己无序状态的根由危害,讲如何积极应对自己的遭遇等。该学生听后起初情绪有明显的触动,主动诉说自己的想法和家庭对她所造成的种种影响,慢慢敞开心扉。接着她在学习上从一个学科慢慢学习,不断增强自信,从进步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后来与家长协商她学习美术的事,最终该学生逐渐战胜自己的盲目、放纵,回到了正常状态,积极改变自己,阳光地面对自己的不幸,用进步的成绩证实了自己的努力。虽然最后离自己的高考目标有一段距离,但他走出了以前的阴影。这件事让该学生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关键在于自己!这也使我更坚信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爱灌注,这种爱超越一般的亲情、友情,超越时间、空间,是可以传递下去。

二、爱也要有度、智慧

爱,创造奇迹,创造新人。但是,过分的爱就成了溺爱,成为“制造废品”,也就是“造就拙劣的人”的原因。马卡连柯曾直截了当地说,对孩子的爱“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就像奎宁和食物一样,谁也不可能吃下10公斤的面包并为自己的好胃口自豪。爱也需要有尺度,有分寸”。
爱要有度,教育的艺术应体现在度上。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爱,那她便没有爱的能力,难免会对社会冷漠,对家庭冷漠;但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爱泛滥,甚至是溺爱,爱就变了味,也错了位。对孩子来说,过度的或不适合的爱会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一种束缚和压抑,更是一种隐性伤害。
学生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综合体现。学校教育所给予学生的爱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首先是严爱,使学生有一定的约束、规范、原则等。其次是慈爱,不同于母爱、父爱的师爱。超越血缘、亲情,爱得清醒,爱得平等,将爱化做一种责任,严中有爱,宽严有度,努力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师爱。
2012年10月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宽严失度。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有严明的奖惩制度,约法三章,注重细节。简单地说,学生不会打扫卫生,这很正常,但首先要让他动手去做,去尝试,不能听之任之,以各种理由推脱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做不好找借口。老师应现场指导,甚至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做完后进行沟通,让他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需要纠正一些认识误区和总结方法经验,给他以提示、规范。这样示范教他如何去观察、反思、总结,并辅助及时鼓励。这个新班级首先找到了自身问题的关键,什么地方该严格要求,什么地方该清楚要求,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真心,以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爱心,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准确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
所以说,爱是托起教育的基石。在教育过程中,爱是润滑剂、催化剂,它能加快教育的进程,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参考文章
〔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范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