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中物理习题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6669 浏览:205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习题课教学包含课上老师讲解例题和课下学生自己做题两方面。因为高中物理是高中所有学科中学生认为最不好学的科目,如何让学生打消对物理学习的恐惧,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习题时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增强信心。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重点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阅读习题获得关键信息的能力即审题能力

1.会挖掘隐含条件

学生在运用物理规律解题时首先必须从习题中找到关键的信息,有时题干很长,有时题干就只是一句话,那么如何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有用信息呢?因为能否准确的找到关键词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这就要在平时训练时多让学生注意物理词汇,如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又如物体恰好通过圆周的最高点(这说明物体在最高点有最小速度),从中可以挖掘到过程和状态的隐含条件。

2.能排除干扰条件,避开“陷阱”

在习题中常常会有一些与解题无关的干扰条件,那么我们怎么能让学生具有“火眼金睛”去识别真伪条件呢?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刹车问题,就存在刹车后几秒内停下的问题,而出题人一般会直接让学生读题后运用公式带入题中所给时间进行求解,这往往使学生掉入出题人的陷阱,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讲解习题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考虑物理问题,那就是车一旦停下不可能再动,即刹车的最终状态是静止。

二、构建物理知识网络与建立物理模型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

审题完成后,学生面临如何将题中的条件和信息与学过的物理规律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理知识网络,那么如何建立呢?教师在让学生记忆概念和物理公式的过程中,应适当的指导学生以各种知识体系去构建知识网络,如树干式知识体系,这样学生通过平时的自我尝试去总结归纳可将学过的知识记得更牢固。

2.建立物理模型

学生如何建立物理模型并熟练地将已掌握的物理规律模型拿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讲课时系统性的讲解物理习题,以便培养学生能够自己从学过的知识中总结出运动规律及模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物理运动的特点方面抽象概括出相应的物理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等,从受力的特点方面可以概括出如共点力平衡问题、关于弹力方向判断的绳杆问题、物体在传送上的运动问题等规律模型,如果学生在解题时能运用自如,那么物理计算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熟练应用数学知识的解题能力

1.数学知识的储备

物理习题计算能力并不像数学要求得那样高,因为数学是物理学研究的工具,如牛顿为了研究物理知识发明了微积分一样,高中物理在计算上首先要让学生们储备数学知识和方法如数学中的勾股定理、三角函数、求极值的方法(配方法、判别式法、图像法等)各种函数图像等平面几何知识(相似三角形)矢量三角形运算、球的表面积体积求法。在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时我们就给学生补习了初中的三角函数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知识,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回忆起以前的知识,因为三角函数在解力的正交分解计算时是必备的,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利用三角函数求力的大小。在高考时物理图像问题是重点,而学生对于图像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老师在平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函数图像的特点进行解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创造氛围,计时训练

学生在考试时有一个通病就是一看就会,一列就错,一般认为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实际上是学生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能力较差,教师应当在平时让学生在做题时有紧张的氛围,让学生练习列物理关系式,养成独立思考解题的好习惯,并能迅速解出结果,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

四、有效互动的保证——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处于发展阶段,生活阅历不丰富,所以他们的发展常常不能自发完成,这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不排除追求过程中的自觉调整与完善),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没有教师的价值引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会迷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
以上是我在物理习题课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习题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得心应手。
总之,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彭刚.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