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本真回归教育本真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812 浏览:76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读刘再复《回归古典,回归我的六经》,获益良多。其中一篇,是他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题为《教育、美育与人的生命质量》。演讲开宗明义,问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什么。看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仔细往下读,就发现刚才的认识大谬不然,这是拷问我们是否应该回归教育的原始目的。这对我们这些成天被教育的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的教师们,无异于当头棒喝,振聋发聩,拨云见日,直达要旨。刘再复先生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这一最基本的道理进一步演绎就是教育应把人本身作为教育目的,而不是把教育变成实现其他事务的手段。可悲的是,我们恰恰只是做到了后者,教育一直因为行政的指挥而疲于奔命,丧失了自我,行政的各项考查指标其实是或明或暗地盯着升学率,没有了升学率,学校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教师的饭碗都成了问题,这样的生存压力,往往逼迫学校和教师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目标背道而驰。教育为了市场服务,教育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无数的人从中分一杯羹,被教育者被当成了一个塞满各种知识技能的容器,却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应具备的灵魂和素养。韩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只做到了授业解惑,而传道这项最根本的做人的要求,被我们抛诸脑后。正视我们所处的时代,诚然,物质是愈来愈丰富了,科技是愈来愈发达,法制是愈来愈完善了,眼界是愈来愈开阔,交流是愈来愈频繁了,生活是愈来愈方便;但同时,不可否认的还有,精神是愈来愈萎缩,自然愈来愈恶劣,道德是愈来愈堕落,格调愈来愈低下,人心是愈来愈隔膜,心灵愈来愈迷茫。很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教育的缺失。
刘再复说:“我们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生存技能,而是要提高生命质量。也就是说,教育应当把培养优秀的人性培养有质量的生命作为第一目的这一思路,正是回到教育的原始目的和古典目的。”什么是有质量的生命?就是有同情,明是非,有尊严,守信仰,仁义礼智信,五常具备,必须承继孔子开创的中国文化优良的传统。从孔子开始,就把培养人作为第一目的,教育宗旨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职业的技能生存的技能,我们应该是以培育人的情感本体与本体为第一目的,以塑造工具本体为第二目的我们培养学生,当然也要培养某些技能,比如当医生当工程师的职业技能,当科学家当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是第二目的,都是在成人的基础上才成立的;第一目的应是培育本体情感本体,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整的入,这才是教育的根本。这是当年孔夫子强调的,他强调教育在于学做人学为人,这是中国教育非常优秀的传统,我们应当回归这个传统。想想我们的教育现状,常常是背离了这个认识,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与这样的认识背道而驰。学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掌握了很多的技能,但是却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康完整的个体。看看我们的周遭,环境更不容乐观,各种主流的娱乐节目,都在宣扬着一种价值观:要出人头地,就要有一技之长,而不管一个人人品的高低,道德的有无。再加上网络的推波助澜,那些一夜成名的网络红人,要么自轻自贱,作践自己;要么无中生有,诽谤中伤;要么低级庸俗,肆意恶搞,这样的人才难道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完整的个体?
我们曾经抛弃了很多祖先代代相传光辉灿烂的传统,比如,“孝、悌、忠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信、礼、义、廉、耻”,这人生的八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精髓。比如孝道精神,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孔子说孝是色难,难在和颜悦色,不管父母理解不理解,赞成不赞成,喜欢不喜欢,我们都要做到恭恭敬敬客客气气,这才是孝道最难的东西。
刘再复强调要培养优秀的人性培养有质量的生命,这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些朴实的话语,今天仍让人陷入沉思。陶行知先生离开我们六十多载,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依然闪光,照彻今天的教育之路。今天,我们还在追问,他的教育思想有多少变为了现实?他在《学做一个人》一文文末的发问: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我们真的做到了吗?这些问题今天仍在困扰着我们。我曾经在博客中写道,如果风和线构成恰当的角度,风筝就会震颤着步步高飞;如果雨和养分达成春天的契约,嫩笋就会执拗地节节钻出;如果水和温度营造舒适的氛围,鱼儿就会惬意地款款而游;如果教育触及到灵魂的深处,多一些本真的思考,多一些以身作则的垂范,多一些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润泽,那么学生就会耳濡目染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完整的个体。
愿我们的教育多做些这些本真的思考,则教育幸甚,国民幸甚,国家幸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