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渗透阅读中作文教学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30999 浏览:1445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人对阅读与写作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训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而教师却不能将学生的写作完全系于学生的自我阅读上。要学会“铸器”,在“销铜”的同时就要注重“铸器”的引导。作为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时不能仅靠学生自由阅读,而要引导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
课文就是学生作文的一个模板,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的渗透,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那么阅读会给作文教学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作文思想的启示

作文就写生活,写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事,不必去刻意捏造。有些学生为了感动人家就写母亲送自己去医院,好人好事就是捡钱包,等等。题材陈旧不说,还显得不真实。从初中学过的课文中,会发现作文不是这样。
《在山的那边》以妈妈的一句话为由,引起一个生活的哲思;《走一步再走一步》由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小事,来体味人生;《紫藤萝瀑布》由一树藤萝花想到自己,感悟人生;《蝉》《贝壳》就更不用说;连《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表现伟人的仍是一件件生活的琐事。
作文也要如此,写小事,写细节。写生活的真事,写出可信可感来,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来,那就够了。像《在山的那边》课后习题第三题:以“我终于见到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忧郁的。这一作文命题,就很好地体现了作文要写生活的主题引导。

二、作文方法的启示

《邓稼先》一文是杨振宁为好友而写的传论,所以对邓稼先的贡献处理为略,而重在体现邓稼先人格的伟大,体现了作者对亡友的追思;《木兰诗》的详略处理,让人们看不到杀戮,而只见到一个忠国孝亲、不求富贵、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的女儿形象,虽是英雄,人们更能感受到木兰的小儿女的情态。学生作文中也要如此,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紫藤萝瀑布》开篇的突兀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化石吟》《华南虎》的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双线并行让行文丰满。这些在写法上都给写作文做了一个较好的启示,学生可以模仿,写出此种结构严谨完整、能够吸引读者的文章。

三、语言优美及内容丰富方面的启示

1、描写。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

肖像描写在写作中常用,但在学生笔下就是“长着两只眼睛”“他长了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等,人物特征无从体现。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自不必说,孔乙己的长衫、伤疤;闰土的手的两次描写等。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一些启示:那火红的头发、那宽宽的肩、那紧闭的嘴等,人物坚忍不拔的性格凸显无疑。更难得的是:还让人从中感受到即便是肖像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就像这一课中,头发——眼睛——鼻子——嘴——下颌,井然有序。
另外还有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更加突出文章的一些内容。以及多感官的应用,都给学生作文以启示。平时可以以句段为单位进行练习,力争能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
2、修辞。在读课本的时候,多会赞叹课文语言优美,就是因为课文用了合适的修辞,让人觉得词藻华丽,语言耐读,感受到语句之美、音韵之美。也可以仿写句子短段,进行练习,再在实际写作中学着使用。

四、中心表达方面的启示

记叙文侧重记叙、描写,而抒情、议论也不可忽视,抒情议论的合理运用有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虽只是寥寥数语,却发人深思,给人启示,对文章绝对有点睛之妙。学生在作文中也要适当应用,不需很长,有感而发,点到为止。当然这也有赖于学生的深刻思想,从平凡中看出不一般来,平时应对生活多加思考与感悟。
总之,小容量,多练习,融练习于阅读。除了可以深入理解文章,更可以锤炼学生的文笔。一点点地进步,一点点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可喜的进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