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数学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8058 浏览:248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之外,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建立在人的感觉基础上的,又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的。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应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精神;课堂教学实效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从事有明确数学目的的活动,获得的一种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它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一、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

学者史宁中曾说:“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操作中磨炼。”
课堂上人人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可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特别是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地投入推导计算法则的过程中,增强计算的自觉性。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直观演示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演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方面,使形象直观及时地向抽象概括方面转化,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数学概念,正确理解规则,也让学生积累了活动经验。

二、从生活经验中积累提升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并不是入学后才接触数学,
也不仅仅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才接触数学。
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经验,通过对教材
的创造性加工、设计,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真正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在比较差异中内化经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每一阶段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深化和发展。
一堂平常的课肯定是让学生观察数据推导出公式再进行针对性地练习强化,但明智的老师却不会这么做,而是把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对公式的理解方法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引发激烈争论,从而让学生逐步理解内化计算公式,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活动才是最有意义的。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趋向清晰,从形象趋向抽
象,内化数学活动经验。

四、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迁移经验

解决学生用好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教材的整体把握,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总体了解。教材有着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联系紧密。同样,数学活动经验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应找准新旧数学知识活动的结合点,关注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迁移基本数学活动
经验。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要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数学,除了重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素养的培养,放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区新民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