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古诗词古诗词教学与新译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5917 浏览:210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最权威的教学参考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该书中基本没有古诗的翻译;即使有,也和古文的翻译一样,仅仅是翻译了诗句的意思,而丝毫不能体现古诗的美感。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教师教学参考书一般只有古诗注解而没有翻译,学生学习参考书部分虽既有注解又有翻译,但同样仅是译文而无诗歌之美感。面向普通读者(包括中小学生)的各种诗歌选集,无论选集的预设对象是谁,几乎都是有注解、有译文、甚至有分析,但缺乏译诗(翻译得像一首诗),更不用说高质量的、有美感的译诗。
译文在教学效果上,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618jyw.com
不能使中学生很好地领略古诗之美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憾。
古诗翻译存在着如此大的缺憾,那么怎样的译诗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众所周知,流传至今的古诗,都是经过千百年大浪淘沙般筛选后留下来的精品;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如何最大限度的展现这些古诗的魅力,古诗新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以现代格律诗的形式来翻译古诗

闻一多先生倡导新格律诗应具有三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此三美原则,如果能在译诗里得到较完美的体现与融合,既可以很好地体现译诗与古诗“剪不断”的联系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之美。
例一:《登高》(原诗略)
【译诗】
天空高旷秋风猛烈猿啸声哀,
水清沙白洲上鸥鸟高下旋回。
一望无边秋林落叶萧萧飘坠,
奔腾不息长江浪涛滚滚而来。
漂泊万里常年作客逢秋更悲,
人生百年衰老多病独登高台!
命运艰难常年苦恨鬓如霜白,
穷愁潦倒又无佳酿只好停杯。

二、以新诗自由体的形式来翻译古诗

相对来说,自由体的新诗形式最为常见,学生在认知上不会有任何偏差或错觉,同时,从学生的实际来说也比较容易把握,能减轻学生对古诗的畏惧感,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在领略古诗之美的同时还可以引起部分学生的创作冲动,激发他们去学写新诗,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更好地体会古诗之美。
例二:《黄鹤楼》(原诗略)
【译诗】
先人早已骑着黄鹤飞走,
这里只剩下空旷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惟有白云千载悠悠飘浮。
晴朗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畴,
隔江看见树木多么葱茏郁茂。
春草萋萋,一片伤心的绿色呵,
覆盖着江中的鹦鹉洲。
天晚了,向北遥望望不到故乡,
江上烟波迷茫,叫人触景生愁!

三、以新诗阶梯式的形式来翻译古诗

在这一点上,可以灵活处理,即在翻译时有点“阶梯式”的意思就可以了,在句式上造成一定的变化,适当形成一种错综的变化美,从而使读者把视觉的美转化成心灵的愉悦,从心灵深处体会古诗之美。如果翻译时运用形象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想象,把优美的(或深邃的等等)意境具体化,那再好不过了。
例三:《江南逢李龟年》(原诗略)
【译诗】
当年,在歧王的豪华私宅里,
经常看见你潇洒的身影;
秘书监崔涤的华堂之上,
多次领赏过你美妙的歌声。
如今,正是江南风景最美的时候,
在飘零的落花之中,
飘零异乡你我又意外相逢。
例四:《渡荆门送别》(原诗略)
【译诗】
乘船远航,
经巴渝,过三峡,
驶出险要的荆门关
楚地开阔,纵情游览,
凭吊古国的兴亡,
感慨人事的沧桑变幻。
山势减缓,
随着原野一望无际,
伸展,伸展,伸展。
江水奔腾,
流入辽远的荒漠,
天地间苍茫一片。
夜月高悬,
静静的江上,
飞下一面明镜闪闪。
白日仰望,
天际的海市蜃楼,
是云彩无穷的变幻……
哦,美丽可爱的故乡——
养育我的山山水水,
满怀深情厚意,
不辞万里送我行船!
面对学生找不到译诗,老师又提供不了译诗的局面,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
最佳的办法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译诗。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是最权威的教学参考书,它具有任何一种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用书无可替代的地位。不过,它所提供的译诗应是“古诗新译”,具体地说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请诗人译诗。尽可能的请一些为人所熟知的、公认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来译诗,诗人在译诗时充分利用自己的创作经验,像创作诗歌那样来翻译古诗,把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以形象的语言或哲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译诗”不但就更像一首诗了,而且就是一首完全意义上的诗。
二、译诗的形式尽可能的多样化。新格律诗、自由体诗、阶梯式诗(包括句式有一定错综变化的诗)甚至十四行诗、散文诗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诗体尽可能地都得到体现;不过,要以新格律诗、自由体诗为主。如此,学生既可以领略古诗之美,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来进一步了解新诗的形式,可谓一举两得的美事。
三、可把诗人的“译诗”和普通的翻译同时提供。有比较才有鉴别,必要时,提供一两首诗的“译诗”和翻译,可较为直观地帮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即“译诗”其实是一首诗,而“翻译”仅是诗句的理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