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展现让教学语言展现情感魅力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23607 浏览:1068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其中教师的“教”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学”起着主体作用。叶圣陶说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充分发掘现有教学工具和资源的情感魅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从而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语言是教学中传递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饱含情感的语言不但可以吸引人、感染人,还可以塑造人、引导人,因此,要让课堂展现语言的情感魅力。那么,如何让语言展现情感魅力呢?

一、用风趣幽默、抑扬顿挫、深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吸引人

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在上课开始后20~35分钟就会出现疲劳,注意力开始衰减,并且在这段时间里注意力总是间歇性的加强或减弱。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物反复地刺激,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而在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教学语言,要充分发辉教学语言的刺激作用,就要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深情并茂、抑扬顿挫。

一、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

原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风趣幽默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保持,这样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风趣幽默的方式很多,这里仅举一例说明。我在教授《氓》时,用现代流行的语言进行提问和解释,产生了轻松幽默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讲到“女主人公决定离开氓”时我用现代流行语“甩”来解说:“女主人公要甩掉男子了,如果是现在这个举动毫不新鲜,但那时却不容易,为什么呢?能甩掉吗?”学生会心一笑,马上对当时的男尊女卑社会现实以及女主人公以后的命运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二、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

教学语言不能平平淡淡,平铺直叙,要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轻重结合,快慢适宜,和谐动听,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经常性的刺激,使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兴趣盎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语速语调应随课文内容的不同而变化。情感方面,讲到悲凉伤心时,应当低沉缓慢一些;讲到喜悦激动时,应当快速高昂一些。内容方面,讲到重点时,声音可以慢一点、重一点;讲到难点时,声音可以略微高一些、快一些。
教学语言的语势也随着语气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变化。表客观叙述或庄严、冷淡、悲痛时,语势要平缓;表达疑问、反问、惊异时,语势要前低后高;表肯定、坚决、表扬、赞美、祝愿时,语势要前高后低;表达否定、厌恶、讽刺、反语时,语势要高低起伏,并且把要突出的词语的发音拖长。

三、教学语言要声情并茂

教学语言不但要风趣幽默,还要有丰富的感情。感情是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的心理反应。教学中富有感情,才能产生感染力,进而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否则学生只会被动接受,达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要有,要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的体验,然后用自己的体验来引领学生,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才能真正参与其中。记得一次我在教学《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时,针对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的状况,我诱导他们到生活中找材料,并且谈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是小时候,我贪玩撞翻了家里用来过年的一盆油,由于那时家里穷,很是珍贵,我怕妈妈的责罚,躲了起来,母亲找我找了很久,等找到我时,她的嗓音已经沙哑了,她没打我,而是把我紧紧的搂在怀里,我当时很是悔恨……我说到动情处,声音有点哽噎,学生被我情绪感染了,纷纷说出身边动情的事。批改作文时,发现这次完成的质量很高,并且有学生把我课堂上的情感表现写进了作文。

二、用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语言感染人

朗读就是高声诵读,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通过朗读,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是语言文字上的再创造。良好的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情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除了获得美的享受外还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如何进行朗读呢?
朗读要有目标要求,有一定的目标层次。任何朗读都有一定目标要求,即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出情感和语气,而不是乱读、滥读。不同的阶段目标要求各不相同,有一定的层次。我在初读文章阶段,要求学生扫清文字障碍,要求他们能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再读文章阶段,要求读得流畅,把握文章的脉络;品读课文阶段要求读出情感和语气,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要运用好各种朗读方式。朗读方式有多种多样,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初读阶段,宜用范读或听读朗读录音、学生默读或轻声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字读音及朗读节奏,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音韵美感。另外范读或录音体现出来的强烈情感也会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模仿的。再读阶段主要用指名朗读、齐读的方式进行试读,对难读句子或段落,可以采用领读方式。领读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读边模仿,进一步把握重音、停顿以及情感要求。品读阶段是一种高级阶段,要在分析文章思想和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可以个人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此时,朗读既是一种模仿,也是情感的投入,更是情感的创造和升华,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产生心音共鸣,并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从而深入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朗读与媒体展示相结合。朗读欣赏时,借助多媒体或其他视听设备播放背景音乐和相应的视频画面,可以创造一种情感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并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如朗读朱自清《荷塘月色》时配上贝多芬的《月光》曲,学生受到曲子的感染,朗读时能很好把朱自清淡淡的哀愁和喜悦表现出来。

三、用形象具体、生动可感的体态语言塑造人

除有声语言外,人的表情、动作乃至服饰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表达一定的感情,它们是无声的语言,我们可以把它叫作体态语言。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体态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的可信度、可靠性和可接受性明显优于口头语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体态语言的情感表达功能。
教师上课时,适当地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自己的赞扬、鼓励、批评等情感,同口头语言传达相比,更能让学生激起相关的情感体验,心理上也更愿意接受。例如,一个微笑,可以让学生倍感亲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个鼓励的眼神,能够给学生以信心,鼓起挑战难关的勇气。相反,如果上课毫无表情,一脸严肃或一脸怒容,学生则会噤若寒蝉,循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规蹈矩,就不能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还可以配合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趋向,如翘起大拇指或者鼓掌表示赞扬;摊开双手,耸耸肩,表示也没有什么办法;连连摆手,表示不同意,等等。
教师着装不同、整洁与否也能表达老师的个性和态度。例如,穿西装给学生以正式、庄重、严肃的感觉;穿休闲装给学生以轻松、活泼、易于接近的感觉;穿运动装可以给学生传达运动、拼搏的信息。
当然,体态语言不只是塑造教师的形象,也可以结合有声语言进行表演,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树立自己的爱憎观、荣辱观。表演分为角色模拟和角色扮演。角色模拟可以通过单个人根据课本上的人物动作言行的理解作即兴表演,适合学生把握文章的细节内容,如合作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把课本内容完整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整体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的内容主旨。我在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分别就梁任公先生走上讲台和电影中赌圣(周星驰扮演)走进赌场的神态动作进行了对比性的模拟表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次表演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形象感受到了梁任公的学者风范和精神气质。
总之,语言是教师教学之工具,我们一定要加以好好利用,否则再好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干巴巴,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魅力就在身上,只靠我们发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