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阅读教学思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12-19 点赞:3706 浏览:108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以对话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对话式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对长期以来灌输式教育和独白式教学模式的颠覆与重建,也是语文新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对话及对话式阅读教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形式”、“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应留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对对话式阅读教学予以探讨。第一部分阐述对话及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涵义和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对话是当代西方本体论语言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命题。对话不仅是一种言语交谈,更是一种精神的交流、沟通和理解,是一种意识的交锋和灵魂的问答。它既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人与各种文本之间。对话式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通过对话,从而达到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活动过程。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具有这样几方面的意义(1)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确立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人实现自我长大的过程。(2)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革命性变革。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合作的教学。在对话中,教材中心被打破,学生的长大与发展成为目的,通过对话,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聪明。(3)重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权威依从关系,夸大|教学论文网|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与教师完全同等的相互开放精神的对话者,师生间是一种、同等、对话的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意义的关系。通过对话,教师和学生受到共时的整体教育。第二部分阐述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一是主体性。对话式阅读教学最能体现教学的主体性。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关系。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主体间对话的过程,是主体间的一种寻求交流的活动,是师生与文本同构的过程。一方面,师生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介入文本的解释与建构;另一方面,师生通过理解、解释文本,从而熟悉、完善自我。二是体验性。阅读教学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体验是实现主体间对话的必要途径。读者的体验对文本意义有建构作用,文本意义只有在读者的体验中才能天生|教育论文网|。读者的体验赋予文本以丰富的意义。三是交互性。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师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及其意义的建构把握世界,同时也了解和建构自己。另一方面,文本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解读方能天生|教育论文网|,它与读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天生|教育论文网|。这种交互活动没有规则性和确定性,依靠于主体间存在的‘共同话题”而进行。第三部分阐述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形式。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基本上可分为人与文本的对话和师生对话。前者是一种意义阐释性对话,是师生对话的条件|教育论文网|。后者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个体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意义天生|教育论文网|的过程。阅读教学正是在这多重对话的网状关系中交互进行的。其中主要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假如没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其他的对话皆流于形式。第四部分阐述对话式阅读教学应留意的问题。在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是要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为教学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从文学作品的感情化和形象化特征出发,师生一起介入文本的分析体验,努力与作者形成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三要精心设计适当的对话话题。话题的设计应有以下的特点:首先要能直接体现学习的主题;其次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密切相联;再者,话题要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留有发挥和拓展的空间。另外,话题的设计要能开启思维,激发联想和想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时代性等特点。通过对话,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式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长大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关键词】:对话阅读教学主体性情感体验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5-7英文摘要7-10引言10-11一、对话及对话式阅读教学11-19(一)对话的涵义12-13(二)对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理解13-15(三)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意义15-19二、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点19-28(一)主体性19-22(二)体验性22-25(三)交互性25-28三、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形式28-33(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28-30(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30-31(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31-33四、对话式阅读教学应留意的问题33-39(一)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33-35(二)注重引导学生感悟35-37(三)精心设计适当的对话话题37-39结束语39-40注释40-41参考文献41-42后记4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