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追问利用课堂追问试述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网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9602 浏览:349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 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①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问题作“对与错”的表面回答,引导学生反思答案的根据。②追问能拓展学生思路,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进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创新性。③追问还能够挖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关键词:追问 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与生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而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启动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追问探路,追寻学生的真实思维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由于执教者不同,教学效果可能截然不同,这除了与学生的基础、智力等因素有关,与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工处理信息和应变调控能力关系更大。当学生解答题目出现错误时,当学生出现认知困难时,当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时,教师要能及时地洞察,以巧妙的追问探寻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灵活地进行教学。
片段一:《分数除以分数》教学片段
生6:如果被除数的分子(分母)正好是除数分子(分母)的倍数时,用生2的方法解答比较简便。
生7:当被除数的分子(分母)不是除数分子(分母)的倍数时,就不宜用生2的方法解答,而生3的解法适合任何一道题。
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当学生猜想出三种计算方法后,教师没有立刻否定其中的错误方法,而是巧妙追问:可以想办法证明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吗?通过具有开放性的追问,生成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通过证明,得到后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结论后,教师又一次追问: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两次追问,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还渗透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思想。

二、追问激疑,拨动学生的思维琴弦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投入的程度、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氛围。高明的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仅是替学生铺路架桥,还要点燃他们的热情,而追问就是一个很好的点火器。
片段2:《认识比例》教学片段
教学了比例的意义后,我让学生运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做课本上的一道练习:
(1)5∶4 (2)20∶1 (3)1∶20(4)5∶1
“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停了停,接着说,“不过,要计算5个比的比值,是不是麻烦了一些?你有更简洁的方法吗?”
学生们露出了不解的神色,教室里静了下来。
“如果再增加一个比,比如增加0.3∶6,至少要计算几个比的比值才能作出判断呢?”我再一次追问。
……
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当学生说出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判断时,教师巧妙追问:“要计算5个比的比值,是不是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追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学生们通过相互启发,得出越来越简便的判断方法;教师没有就此而止,又作进一步追问:“如果增加0.3∶6,至少要计算几个比的比值才能作出判断呢?”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追问辨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将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适当地“扮演”“未知”,从反面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辨析甚至争论,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角色释疑解惑,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尽情表现。
片段4:《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段
引出倒数的意义之后
师:请同学们再举一些倒数的例子。
生1:不对,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互为倒数的一定是两个数。
生2:是的,我也赞成他的看法,一个数不存在倒数的关系。
生3:互为的意思是相互,就像我们前面学过的倍数和约数的关系一样,它们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倍数,某一个数是约数。
生4:必须说谁是谁的倒数。
生5:(非常激动地)不对,两个数互为倒数,只说明它们的乘积是1,它们并不相等。
真理越辩越明。上面的课例中,教师大智若愚,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倒数的相互性及倒数的表示方法,变换形式进行追问,故意抖出错误的“包袱”,让学生争论、改错,学生不仅掌握得更牢固,而且有一种成就感。
当然,追问不是漫无目的的寻问,它应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导向;追问不是毫无感情的质问,它应以促进学生发展、呵护学生自尊为前提;追问不是喋喋不休的盘问,它应集中反应教师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智力思维活动;追问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教师的技巧运用得如何,而在于引导学生逐步由“被追问”走向“主动追问”。
参考文献:
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4)
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l2)
[3]黄德俊,把握原则 讲究策略 有效提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新课程, 2011年9月28日
[4]张丽,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上海教育科研,200

3.12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