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培养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10385 浏览:375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合适学科之一”,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都认同这些观点,足见数学在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中,数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将在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中,发生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有人曾说:“获得真理的方法比真理更有价值,甚至获取真理的态度比获取真理的方法更有价值。”特别对小学生来说,能够让他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学习数学,用积极、热切的态度喜爱数学、探索数学,远比教给他许多数学知识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应该把对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作为教学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化的思维,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一、从小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听出数学的严密性,感悟数学的科学观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在“听”的环节中存在不足,常常是老师满腔热情,精讲详述,学生却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课堂上出现这样的状况:一、老师精心设计一个问题情境,想让学生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而去探求、解决,自主学习。可总有一些同学茫然不知所措,等老师问他时,他却不知说什么;二、老师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可没等听清老师的要求,就开始说了,到汇报时却不符合要求;三、在一些概念知识教学中,老师列举了大量事实,用来说明“××就是××”,可到作业反馈时,却众说纷纭,令老师哭笑不得。如此案例,在日常教学中举不胜举。虽说“听”是小事,可听明白后才能正确参与和探索,不会听,便不会做。所以我认为学生从一入学开始,老师就应注重训练学生“会听”的能力。比如:是否能听懂老师的讲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有意讲一些长句子,让他来复述,能抓住老师所讲的关键处;会倾听同学讲话的内容,针对同学所讲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除在入学教育中重点训练之外,在常规教学中仍要常抓不懈,只有听懂了,听清了,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虽说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但不要让学生在“倾听”中落后于别人,学生只有准确地接受了来自听觉器官的各种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信息处理,进而指挥自己的行动。

二、从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说出数学的逻辑性,感悟数学的合理观

多年以前,我们已经提出了要训练学生口述算理的能力,而今新课改中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独到见解真正发挥出来,没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难以办到的。所以让学生能完整地说出他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点。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提出一种意见或想出一种办法,老师再追问,你能详细说一说你的想法或做法吗?这时有一些不正确或不合理的做法,学生在回顾叙述的过程中,自己就能做出判断,学生边说边下结论:“噢,我这儿错了!”很显然,学生思维水平,在他的自述中趋于完善,不仅迫使他有条理、有根据的去思考,逻辑严密的去反映,更有价值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要超过别人百倍的说教。有时学生有了一种感悟,但讲不出原因,这时正是老师发现他的症结之时,此时适度地进行点拨、疏导,远远胜过你给他头头是道的分析讲解更有价值。
总之,从小训练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走向成熟的措施之一。就一句“你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做?”就能促使他的思维进行再加工。比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法中“同头无除商9、8”一节时,当学生经过尝试得出商后,我就追问:“为什么商9?”“你怎么想到这个9的?”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我是先想11,不行,再试10,还大,再改成9的。”就在学生很客观的反映他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他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正是指引给大多数同学的一个学习的方向和方法,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老师再提出更高的要求:“每次这样去试太麻烦了,我们怎么想才能更简捷一点呢?”有学生观察、思索了一番后说:“老师,一看10个除数(直接说的数)比被除数大一些,所以就该商9。”一语道出,其他同学都点头赞同,欣然信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他的成功展示中得到别人的认可,让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会促使他在这方面不断努力、进取。这种情感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和解题方面,而且在他将来生活和工作中都很有价值。

三、从小训练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出数学的真谛,感悟数学的愉悦

周玉仁老师讲过:“每一个有素养的数学老师,都要深入地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是初级目标,更有价值的就是去关注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切实了解数学的真谛,运用好数学这一工具。
首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爱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思考、常进步。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疑质难,让学生处于认知的矛盾之中,处于悬念之中,让学生产生“新奇”,顿生“悱愤”之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激起他们的探索意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这种“勤思善学”的意识特别要从小养成。如一入学后进行主题图的认识,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好奇心和上进心的驱使下,自然会开动脑筋多想问题,不论是对错,是否有用,只要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就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看到的一些观摩课中如“克、千克的认识”、“小数的性质”等,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一步步的解疑释难、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想明白了问题,领悟了知识,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价值地让他们形成了强烈的探究和意识,更利于他们去探索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只要学生爱动脑、肯动脑,再难、再高的目标,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去攀登,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形成了。
其次,要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的实质主要是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活动。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在教会学生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方向、有顺序、有目标、有理有据、逻辑井然,推理严密。如找规律的游戏,让学生对千变万化的数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直至找到同样的规律,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计算,不同的顺序,但必须本着“异中求同”的目标才能有结果。又如填算式的游戏,一定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入手之处和思考的方向,才能顺藤摸瓜,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再如那些法则、性质的探讨,要让学生的猜测、想象、操作、实践等活动有来由,有根据,合乎事理的延伸下去,进而征得客观事实的认可,才得以下结论……所有这些都是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渠道,特别是教材中,很多习题都蕴涵着不凡的智力因素,我们只要利用好教材,就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训练。
第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勇于实践,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久而久之,必将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完善学生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爱因斯坦说得好:“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源于: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们从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些理念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是很有价值的。而且,只有让他们学会“学习”,才能从容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