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伴随让秘密伴随儿童成长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28246 浏览:131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秘密。秘密是人对内心的体验和意识,“意识到属于内心的东西,知道隐藏什么,有隐藏、隐蔽、掩盖、掩饰、隐瞒、掩蔽、保护的意识”。 秘密不仅体现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处于存在与不存在的中间地带,需要被保护。对儿童来说,秘密始终都有被泄露的可能,因此秘密既是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意识,有时也是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一道障碍。关于儿童的秘密,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儿童的秘密?儿童的秘密有何价值?成人应如何对待儿童的秘密?笔者尝试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儿童的秘密

儿童刚出生时,还没有自我的意识,到了2~3岁时,开始用“我”来称呼自己了,逐渐能够把自己这个主体与周围的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就相当于有了心理的诞生,也就有了“秘密”的萌芽。随着儿童的成长,在成人眼里的儿童——曾经的“水晶人”,渐渐地就开始摸不透了,因为此时的儿童渐渐有了自己的“秘密”,已不再与成人无话不说了。
秘密不仅是伴随人的生理成长而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而且还是与社会关系有关联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互动的结果,不是个体独自的建构。同样,儿童的秘密也是儿童和社会双向建构的结果,其间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与成人世界交往初期的儿童原本并没有秘密,当儿童的主张与成人不一致时,尤其是儿童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妥协于成人时,就会产生保护秘密的想法。因此,秘密不是成长的结果,不是被教育的结果,而是儿童与成人互动中一种内心挣扎的生存的本能。儿童体验秘密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他们也许通过地点、物品、语言、想象等方式拥有秘密,这些秘密对儿童的成长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于儿童的秘密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精确地说儿童的秘密是什么,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把儿童对象化。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秘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含义。
大约5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世界完全向成人敞开,生活中还没有秘密可言。他们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即便是有秘密,也通常是因儿童沟通能力的局限而使得成人对其难以理解,就仿佛有了秘密,这种秘密是儿童无意识的结果。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逐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产生自己的秘密,体验到秘密的感觉,但并不能准确地理解什么是秘密,如他们会悄悄地对你说:“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长大了要和某某结婚。”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或许知道,或许并不知道,此时这个秘密已不是秘密了。因此,他们往往知道保密,却又经常被泄密所诱惑。
到了小学中年级,儿童的秘密的含义会发生轻微的变化。他们保守秘密的能力开始增强,不会再急于诉说自己的秘密。如果要诉说自己的秘密,他们选择分享秘密的对象,一般会选择与自己最亲近或最友好的人,万一秘密被分享对象泄露,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到他们的关系。
到了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其秘密则更为隐蔽,和具体的人际关系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变得善于保守秘密,如果选择分享对象,他们会选择同伴、朋友,哪怕是选择素未谋面的网友,也不会随意选择父母或老师。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秘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拥有了较为隐蔽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儿童的秘密的价值

秘密的诞生标志着儿童融入社会的第一步。马克斯·范梅南说:“孩子们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自从儿童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不仅拥有眼前的现实世界,还拥有了内心世界。有了“秘密”的儿童,就有了自我角色的认知,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甚至于有独立处理私事的愿望。秘密的诞生使得这个儿童真正地与众不同。
秘密是一份委托。儿童的秘密通常和“信得过”的人才会分享,把秘密与人分享,前提是委托他一起保守秘密。康德说:“被告知一个秘密就像被赠予一份礼物。”当儿童告诉某人秘密时,就意味着儿童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意味着一份亲密的友情。因此,秘密对于友情的获得起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秘密也是一份责任。拥有秘密的孩子不仅开始有了独立承担处理事务的责任,而且也有着对别人保守秘密的责任。不善于保护秘密的儿童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缺乏一种责任意识,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儿童逐渐能保护秘密,其独立意识、责任意识也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将随之而增强。能认识到泄露秘密对他人的伤害,意味着儿童心理的日趋成熟。
保护秘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只有能保护更多秘密的人才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与痛苦,与他人产生共鸣,并对其行为产生关心与赞成的情感,这是一种同情心的表现。而有了同情心,儿童则更愿意更能够出于同情而保护他人的秘密,因此,秘密的保护对于友情的保持同样起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3]
不论是保护秘密,还是与人分享秘密,都能够促进儿童对责任和友情的理解,都反映了儿童与其交往对象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学会如何保护秘密,就是在心理和言行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更有利于儿童与他人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要凭借各种各样的资本,秘密有时也会成为儿童的一种交往资本,儿童中“小团体”的形成常常是因为通过这种资本来建构的。儿童不仅通过分享秘密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且还可能通过保守秘密来维持这种关系,分享或保护秘密都能够反映出儿童与他人的亲密程度。坦诚相见是人们理想中的亲密关系,但秘密的保护使得儿童或许会有隐藏自己的倾向,从而不能彻底地与他人坦诚相见,因此有时秘密还会成为儿童与他人交往中的一种障碍。

三、关于成人对待儿童的秘密的建议

自从儿童有了秘密,成人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就会盲目地担心由于自己对儿童的不了解而忽视对儿童的照顾,就常常以“为孩子好”这个借口,设法“刺探”儿童的秘密。成人总是通过谈话、观察(或者可以说是监视)等方式来试图揭示儿童的秘密,然而在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着一块思想的领地,这是一块私人的领地,不容任何人入侵。成人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正由于成人的探秘导致了儿童对于成人世界心理封锁的加速,这对儿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成人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既希望儿童快点独立、成熟,又希望知晓儿童所有的秘密。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儿童成长,成人有必要理解儿童,而理解儿童绝对不等同于了解儿童的一切。作为成人既要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相应做好引导工作,同时又要留给儿童自由的空间,保护其秘密的存在。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艺术,是对成人的一种考验。
成人与总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美其名曰“距离产生美”,这是被大众认可的常理,其实这就是在保护他人的秘密,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体现。同样,儿童需要被尊重,那他的秘密同样需要被尊重、被保护。
保护儿童的秘密,成人首先要解决的是心态问题。成人所持有的不应该是一种揭秘的心态,而应是一种尊重和保护的心态。成人不该过多地关心儿童的秘密是什么,而是要用理解的目光去看待儿童的秘密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的东西,要去追问为什么在此时此处会形成儿童的秘密?儿童的秘密为什么这样呈现?成人唯有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儿童,才是尊重儿童。
成人不该持有一种揭示儿童秘密的心态,相反却应为儿童创设秘密空间,引领儿童拥有更多的秘密。为儿童创设秘密空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设物理的空间,即秘密区,在这里儿童可以躲开成人的监控,获得一种安全感和自由舒适感,独自或几个人投入地玩他们的游戏,自由地分享他们的秘密;二是创设心理的空间,即通过一些措施为儿童创设自我掌控的心理区域,在这里儿童可以自由地遐想,体验到心灵上的独立与自由。
保护儿童的秘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儿童的关注。儿童需要独立的自我空间,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还是需要成人的援助,因为并不是儿童所有的秘密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成人不该等待儿童的求助,需要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及时地巧妙地“雪中送炭”于儿童。成人必须认识到,儿童是很愿意被成人关爱的,是愿意接受成人提供儿童所需要的帮助的。[4]
(作者单位:溧阳市实验小学,江苏 溧阳,213300)
参考文献:
[加]马克斯·范梅南,[荷]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王海英. 走近儿童的秘密——儿童秘密引发的教育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21).
[3]周晓静,陈秀君. 没有秘密长不大[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6(1).
[4]孙一兰. 秘密与儿童的成长[J].钦州学院学报,2008(6). 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