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养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自主进展网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9051 浏览:133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更应通过自主发展全面提高。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自主发展受外部环境建设和自我发展取向的制约,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不断完善教师自主发展平台,教师个人更要提高自主意识。培养自主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自主;制约因素;自主发展
1009-4156(2013)09-081-04

一、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这二概念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ltera-cy)这一概念,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譬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1989年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整理:“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在我国,王吉庆(1999)指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随着人们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内涵不断扩展。目前,诸多学者认同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四个要素,并且不可分割: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规范。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内容丰富的概念,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对信息获取、加工、交流、发布的过程,它应包含三个部分:基本信息能力、教学信息能力和研究与发展能力。其中:基本信息能力包括基本的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等要素;教学信息能力包含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研究与发展能力包含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能力。外语教师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深刻影响着其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这个定义的特点是标准具体、可操作性强,不但强调信息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教师的自主发展

教师自主不仅是教师发展的需求和愿望,也是教师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自主程度越高,就越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自主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认的对这一概念的集大成者是Smith(2003)的阐述。Smith认为,教师自主涵盖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两方面。职业行为包含自主的职业行为和进行自主职业行为的能力。而职业发展包含自主性职业发展和职业自主性发展的能力。Smith还提出了“教师一学习者自主(Teacher-Learner Autonomy)”的概念,即教师的自主性职业发展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是教师在国家赋予的权力空间内,发现制约学习的重要因素,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教师在学习中的自主即教师努力获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并加以灵活运用,实现个体发展。因此,教师既要自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要作为自主学习者,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引导教师树立自主发展的意识,形成自主发展的行为,将有助于教师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开发教师资源和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来以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教材、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等一整套立体化的教学系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外语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无法脱产进修学习,教师自主发展必将成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三、信息素养的制约因素

影响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自主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教师之外的动力(外因),即教师信息素养的环境建设;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动力(内因),即教师的自我发展取向。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环境建设

1.硬件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前提和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因此,学校应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保证信息资源的畅通。但是目前由于经费有限,信息化教育建设所需资金投入明显不足,造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较少,机器配置档次低,设备更新慢,根本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等没有走向常规化,设备经常缺乏维护和保养、运转不正常,校园网不通畅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校,对于贵重的设备怕教师操作失误而损坏,不敢放手让教师使用。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也阻碍了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

2.软件建设常常被忽视

我国自2000年教育部提出将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以来,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已历经十余年的探究与发展。但是,校园网建设无论是中小学校园网,还是高校校园网,普遍存在着高质量的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学校已有软件资源多为计算机公司或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这些资源尽管数量庞大,但是由于不符合教学规律,不能与各科教材及教学大纲紧密结合,难以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任课教师由于自身缺乏软件开发的能力,学校又无相关激励政策,往往不愿参与软件的制作与开发,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缺乏优秀的软件资源。无优质的教育资源可用,再先进的硬件也只能成为摆设。

3.相关政策和管理滞后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重要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已为大家所公认。但是,在教师专业技术标准和激励政策推动方面,我国目前尚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而是长期以《教师法》和《教师资格认证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作为代行标准。由于缺少综合的、客观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手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的内生动力不足,教育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校管理明显滞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性强的专业人员,对信息设备的运行过程、指导和监督的力度不够,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掌握不清,教育信息化工作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教师之间缺乏信息互通共享。

(二)教师的自我发展取向

1.信息素养的自主意识不强

观念意识是行动的指南,直接影响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是大势所趋,教师本应该高度重视。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却安于现状、漠视现代化教育理念,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不能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应用软件,不想学不想用,即使偶尔使用,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对付公开课,而且经常需要找“高手”帮忙。由于不会操作,授课教师往往变成负责媒体运行的“机器人”,整个课堂也变得“稀奇古怪”。更有教师“以考试成绩论教学质量”、“以升学率高低论教学水平”,认为多媒体就是“倒霉体”,PPT就是“骗骗他”,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对信息化教学有着严重的抵触情绪。当然,更多的教师不愿积极主动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还是因为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浪费时间,不愿意投入精力钻研信息化教学。落后的思想意识导致行动上的消极,许多教师信息素养水平长期以来停滞不前。

2.信息素养的自主能力不足

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时代外语教师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辅助外语教学和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能力(秦美娟2009)。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无法满足信息化语言教学要求,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获取能力有限:除了通过百度、google检索资源,很多教师不会通过一些专题性教学资源网站或在线语料库获取教学资源,如http://www.webcorp.org.uk/(在线语料库),http://online-books.1ibrary.upenn.edu/(在线电子书库);由于不能掌握snagh(截图工具)、Acobat professional(文字扫描软件)等常用的信息与交流技术,即使获取了信息,也往往只是对文本进行加工处理;不会运用Adobe Premier(编辑、剪辑),Total video convert(格式转换)等软件,面对音频、视频的处理束手无策。掌握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许多教师却仅仅停留在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的较低层次上,不能够运用诸如IE Books、Mind Manager等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和网络探究。在教学研究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许多教师由于不能熟练掌握辅助研究的工具,无法获取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导致只能简单重复前人的工作。

四、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自主发展的策略

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提供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自我不断激励、主动探索和勇于开拓。

(一)打造自主发展的平台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积极配置相应的现代信息教学设备,努力搞好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学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硬件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资源。其次,学校要出台相应措施,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与条件。学校应充分发挥现有硬件资源的作用,提高硬件设施的利用率。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化设施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更新换代快,不充分利用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学校要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建成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保障,仅仅依靠学校根本不可能完成,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2.开发和利用软件

软件是前提,网络是平台,软件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借助软件资源,教师既可以实现信息化教学,又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实现信息素养的真正提高。学校要不断地加强软件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除了及时购买最新的优质教学科研软件,还应和其他学校、企业加强合作,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专家,制作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外语教师也可利用操作简便的软件开发工具,针对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自行开发短小精悍的软件。教师之间要通力合作、分担任务,建立与教材相配套、符合师生实际的信息资源库,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此外,学校要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外语教学提供全新的数字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也为外语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等提供丰富、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

3.营造环境与氛围

积极营造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环境与氛围,从政策的角度讲,建立宏观信息素质教育规划和教师信息技术评估标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符合当前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化的世界潮流。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相关标准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美国教育科技委员会提出三个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基本原理;能运用有关工具(如文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表格系统和网络通信等)来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来帮助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获得成功和发展。我们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国情和外语教师的实际,制定全面培养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规划,建立和发展独立的教育信息化改革评估组织,分层次、分阶段地实行信息素质教育规划。同时,学校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建立成果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并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他们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使这种机制产生激励导向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学校还应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教师的考核联系起来,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作为评优选先、晋升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追求专业技术发展。

(二)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传统理念中的教师发展是通过继续深造或进修,然而在教学任务繁重和进修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要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必须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

1.强化信息意识

面对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外语教师要想胜任现代教育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到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觉悟的紧迫感。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增强信息意识,就要有敏锐的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面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对纷乱无序的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搜集信息、辨别信息,最后加工成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增强信息意识,就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自觉学习、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积极实行大学外语计算机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信息意识,就要利用空闲时间去学习信息化教育的有关内容,多种渠道去寻求学习资源,积极应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对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及时借鉴,通过多种渠道与专家、学者以及同行教师沟通和交流学习;增强信息意识,要意识到自己信息素养薄弱之处,主动接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实现信息素养的提高;增强信息意识,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自觉主动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教师信息意识的增强,必将有助于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勇敢地接受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培养信息能力

(1)提升信息理论素养。理论的思考会使实践发生良好的改变,实践智慧可以在理论中得到论证和升华。信息化教育实质上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二者关系非常密切。比较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理论有:以斯金纳(B.F.Skinner)为代表人物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人物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Carl.R.Rogers)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以罗伯特·加涅(Robert M.Gagne)为代表人物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以建构主义为例,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创设情境通常被看作“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适当利用情景、协作、会话、意义等建构信息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协作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且是用来创设情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协作探究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外语教师只有在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并重”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2)选择自主研修的方式。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修可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基本信息素养层次、专业信息素养层次和自我发展信息素养层次。学习内容分别为: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即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学科教学,并能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改进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自我提高。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重点提高外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
外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外语教师要运用示范课例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参与观摩、研讨、说课、专题讲座、课例分析、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往往能发现自身信息素养方面的不足,并能不断改进和提高。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对教学经验的回忆、反馈、思考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同时又是做出新行动、新决策的依据。在自我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建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智能结构,使信息素养获得自主发展。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包括记反思日记、课堂观摩、录音录像和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是审视教学,发现问题;二是理性分析,寻求对策;三是实践验证,修正策略;四是概括经验,应用创新。教学反思过程是一个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性应用信息的过程,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观念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外语教师应在外部信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自主意识,培养自主技能,促进信息素养的自主发展。同时,也要意识到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广大外语教师不断地学习、积累、应用和反思。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