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数学课浅谈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19432 浏览:849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习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数学;课堂;培养Introduc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Chen Xingmin
【Abstract】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learning main land, is a main channel to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Mathematics; The classroom; To cultivate
激烈竞争的21世纪是一个创新世纪,是以一个知识经济为特点的世纪。21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实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将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这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改革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由此,我谈一谈在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营造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过去的封闭式教学,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这种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今,面对新世纪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真正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不要挖苦讽刺学生。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落实到调动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真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点燃。
例如,在教“分米的认识”时,教师有意营造让学生自己活动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比量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量课桌、课本、文具盒;有的学生量黑板、讲台、窗口;还有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量身高、比身高……学生人人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兴致盎然,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人人踊跃参与到实践、操作、探索、交流的学习中去。寓教于乐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成份,它是由教学方式、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构成的统一体。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的旧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应由传授知识变成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借助媒体、利用演示法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优化数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究一些规律性知识,并使学生的知识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深化。
如,在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要求学生找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化“静态”为“动态”。当长方形的4个角中有1个角不是直角时,长方形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相反,当平行四边形中的其中一个角变为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又变成了长方形。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演示,学生就很容易找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见,恰当的运用媒体教学,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直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容易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有力提高教学密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 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可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的“再创造”。“设问”是教师创新的重要标志,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点拨。所以设计问题力求要体现下面三点:
(1)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小学生对童话故事、动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编成小故事或童话,
把动物拟人化,让学生就像身临其境。如,在教“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教师根据题意,编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山羊妈妈带着三只小山羊到山上去砍柴,他们一共砍了6捆柴。回家的时候,山羊妈妈要把这6捆柴平均分给他的三个孩子背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回家。可是三只小山羊却不知道自己该背几捆?同学们能不能帮小山羊分一分?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兴趣,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设计和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教学“56÷8=?”可以启发学生运用乘除的逆运算来求出答案,即几和8相乘得567学生已掌握“7×8=56”,由此求出56÷8=7。
(3)设计问题要有探索性。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这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探索,激发创造性的,开发学生的独创思维。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既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适时“搭梯子”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 重视练习设计,发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比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练习。
食堂运来大米800千克,运来的面粉相当于大米的。让学生作补充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