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剥丝抽茧剥丝抽茧试述化蛹为蝶理工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13928 浏览:581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教学,本文以数学教学中有形无实的所谓“探究式”教学为触发点,谈谈对有效课堂的认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 策略、方法等.
【关键词】 有效数学课堂;高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局面正在形成,但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少教师没有真正抓住这个契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反而把它当成了一种负担,依然“你唱你的歌,我走我的路”——教学方法依旧是“抢时间、填鸭式、题海战”,结果是教师累,学生效率低. 其实,新课改的理念和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思索的是如何使自己更加接近时代的要求,适应学生的需求,那么,怎样做才能既解决学生学习的需求,又不以牺牲学生的时间为代价呢?笔者觉得 “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把效率还给45分钟”就是初中教学中实现师生共赢的最好途径.

一、认识“有效数学课堂”——意识、目标问题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效率,教学同样如此. 因此,这并不是一个时兴概念. 然而,它确实又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年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而引起了人们批判性反思的结果.

1. “有效”是针对“形式主义现象”而言的

所谓“形式主义”,根据多年参加各级教学教研活动中听课的情况,笔者认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假活动、真浪费. 课堂探究很热闹而学生却无甚收获. 往往是个别学生成了小组的主角,包办了全部任务,其他学生变成了旁观者. 其二:假全面、真压制. 为追求“量”而忽视“质”,或追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缺乏对内容的提炼以及对关键性问题的关键点拨,使学生思考缺乏有效性. 其三:假素质、真经验. 不少教师对外是素质教育,对内依然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来完成教学任务,即所谓的“课内损失,课外补”,而这只会“教师教得省事,学生学得机械”.

2. 体现有效课堂的几个维度.

(1)是否符合课程标准. 教学的有效性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言的. 初中教学最根本的立足点就是课程标准. 例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避免繁琐的运算”,可是有人习惯性地设计有许多繁琐运算的教学内容,且美其名曰“运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数学素质,我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其实,就算你真的把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了一个层次(繁琐运算到底能否很好促进学生的运算能力姑且不论),而你所付出的代价已远超出别人,还谈得上有效吗?
(2)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不只是“教”与“学”的简单组合、简单因果,而是时时处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浸润中. 我们应强调数学教学相对于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的有效性. 不仅要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种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包括由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的重要过渡,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
(3)教学与学生的匹配度. 每名学生,每个班级,都是不断发展的鲜明个体.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更新调整. 不要说以前的方式方法、目标策略不能套用,就是对同一名学生、同一个班级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应对. 以前有用的,现在不一定“立竿见影”;对这名学生有用的,对其他学生不一定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药到病除”. 所以,只有充分考虑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人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 “有效数学课堂”的内涵

综上所述,“有效数学课堂”是指能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获得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 通俗地说就是能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的课堂教学活动. 当然,衡量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而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要看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所以其内涵应该包括“教学有联接,教学有更新,教学有影响,教学有价值. ”

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加强“内功修炼”——前提、条件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要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焕发生机,就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智慧.

1. “有效课堂”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理念之中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教师应该秉承“师生平等”的理念,全力放下“居高临下”的“尊严”,以孩子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身份出现. 俗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感情靠拢就是确保你的课堂产生效益的一个重要前提.

2. “有效课堂”渗溶在教师的技能之中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活动过程. 知识传授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教师传授技能,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技能有很多,从宏观的方面看,有:语言技能、操演技能、媒体使用技能、课堂觉察技能、现场点评技能等;从微观的方面看,有:课堂的导入与过渡技能、课堂的讲解和启发技能、课堂的提问与评判技能以及课堂的总结与归纳技能等.
点评 这一个教学片段充分反映了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启发技能以及提问与评判技能. 讲析问题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而关键性在学生思维受阻之处加以点拨,很好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另外,亲近的言语也不断激励着学生,可以看出当时学生学习得很投入. 正是教师相当娴熟地运用这些教学技能,才使课堂充满生机.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自身特点积累、整合各种技能,形成具有个性风格特点的特色,从而使自己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有效.

三、怎样实践“初中有效数学课堂”——策略、方法问题

1. 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课堂上,我也会遇到一些开小差的学生. 对于这些情况,我通常并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尖锐地指出,而是用语言或手势或眼神给他以暗示,在其他的学生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当事学生已经领会. 在“稍感内疚心理”的驱使下,他就对我给他的这个面子“加倍偿还”.

2. 关注课堂上的不同个体,实施分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实施“有效课堂”就意味着教师要因材施教. 比如,在复习教学的时候,如果你安排的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都感觉相当容易,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可以说是“低效”;如果你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难,一堂课下来,没几名学生能够掌握甚至听懂,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浪费时间,可以说是“无效”了. 总体来说,无论是设计教学问题还是布置巩固练习,我们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有一定梯度层次,让学生较有信心完成的与自己能力水平相配的教学任务.

3. 关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

课前的准备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对教学问题的处理以及对教学器具的使用等;课后的反思包括对课堂问题的再处理、对课堂新生成的研究以及对课堂优缺点的评价等. 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使我们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顺利抓住课堂的各个环节,使预设与现实发生有效关联;同样,做好足够的课后反思,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课堂决策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们今后能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课堂问题. 这样,教师在课外多点“教”,学生就能在课内多点“学”.

4. 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系

“把每节课都能上得尽量完美”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追求,而现实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随时注意弥补以往教学中的失误. 另外,从“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各自的知识经验上”这一观点出发,也需要我们随时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像“走楼梯”,一步一步都落到实处. 所以,有效课堂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是某节课或某个阶段. 例如,当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的内心时,就需要提及以前三角形外心的有关知识,并加以对比,弄清概念的实质,避免产生混淆. 我也经常让学生回忆某堂课的情境以及相关的教学,并和他们一起回想相关的要点(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当你特意这样培养以后,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复习的习惯,也使他们的基础越来越扎实,经验越来越丰富.

5. 关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试想,在课堂上,学生们都能积极感受探究知识和思考回答问题,都能认真主动参与练习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在课外,学生们都能如同在课内一样做好“预习、复习、作业”. 而且,学生的这些行为都是一如既往的. 那么,你的课堂还可能“无效”吗?“当学习进入”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的良性循环机制时,我们的教学也一定会走上“低耗高效”的健康轨道.
总之一句话,让我们教师平时的钻研来换得学生的高效学习吧!让学生真正的脱茧成“蝶”!
【参考文献】
周加华.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刍议[J]. 双语学习,2007(10).
何继凯.学生要减负 课堂要高效[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3]卫清.教师应加强教学协作和教学反思[J]. 江苏教育研究,2007(12).
[4]张永安.写好教学反思的几点做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
[5]王海玲. 嗑瓜子引发的教学反思[J]. 学苑教育,2010(17).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