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空间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6341 浏览:192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让儿童掌握人类数学知识遗产的精华并能运用已不是数学教育的目的,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儿童科学地对数学及社会探索的意识、价值、方法和情感更为重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空间”能较好地体现教育价值观。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情感氛围

一、创设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代表就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中敢想、敢说、敢做、敢争,充分展示其求知欲、表现欲、创造欲,教师应努力构建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能力。

1.设“疑”的环境空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重点和难点引疑、导疑、设疑,通过“疑”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使学生在生疑、质疑的过程中迸发创设的火花。例如,学习“小数的性质”,师出示“6、60、600”三个数时,问它们相等吗?你有办法使它相等吗?在学生体验解题的乐趣后,教师接着激趣: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位奇妙的人物,只要它到场,三个数也能划上等号,想把它找来吗?学生带着疑问踊跃活动。此时教师适时引导:看看从第一种加单位的方法中通过单位换算能给你启示吗?让学生思维层层深入展开,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去,获取新的知识。

2.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为促进社会化发展,学习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例如,学习相遇问题,可以运用假设策略,首先设问:有一个电工检修线路,他上午八点出发,到中午十一点到达工作点,第二天上午八点下山,经过两小时到达山下。问在上山和下山途中他会不会同一时间经过同一地点?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如何判断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假设,设想有这么一个地点,如何验证呢?让学生将上山和下山转化为两人行为,通过移动两人,不难发现他们必将在某一地点相遇。解决了第一个疑问后,教师再一次激疑,不知道路程,能否计算出在什么时间到达这一地点呢?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假设,可以将路程设想为一数,看看计算结果会不会相同,由此推算出这一时间应为早上的九点十二分。通过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发现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有助于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二、创设多向互动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自主的学习空间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教师首先应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用浓浓的师爱架起桥梁。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教师应尽可能做到正确与冷静地对待,别伤学生的自尊心,能课下解决的不在课上解决,能单独解决的不在全班面前解决,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得以培植,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自己发现。如果把数学放在一个行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课堂上任何不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仅会阻碍自主探索的进程,还会使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被无关因素所左右。
小学生对许多事物都喜欢问“为什么”“怎么办”。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自发探索求知兴趣。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先出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用数方格方法数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认真一格一格地数,然而在汇报结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不同的答案。教师抓住这一矛盾,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思考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这一悬、一激、一导,学生探索油然而生,顿悟的“机关”被打开。解决问题的钥匙交到学生的手上,学生便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
总之,教师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引导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下祝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