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自卑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理由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4129 浏览:95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自卑是当前危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既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影响小学生自卑形成的因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主体自我评价等。其中关键原因是不良教育方式。主要的应对策略有:了解和尊重孩子,帮孩子树立自信心,丰富学习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坚持以鼓励表扬为评价方式,其中教师的教育方式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自卑心理;教育方式
1003-2851(2013)-12-0167-01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分割的过程,每个过程都必须以其它两个过程为前提,在不断交互作用中向前发展。他根据这三个过程的演化,把人格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的危机就是勤奋对自卑感。儿童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体验从稳定的注意和孜孜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儿童可以从中产生勤奋感,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上寻找工作;如果儿童不能发展这种勤奋,他们将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自信,从而产生自卑感。著名心理学家艾哈里斯说:“自信并非与生俱来,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呈现的大量信息,经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他根据伯恩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将自信的获得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其中,前两阶段是自卑感产生的心理机制。“我不行——你行”认为自己不行,显然是自卑的。根据伯恩的理认,幼小儿童在面对成人世界时,很容易产生这种“我不行——你行”的感觉。遇上粗心的父母或监护人,这种“我不行”的感觉会逐渐加重。日常生活中,父母总会大声对充满好奇的孩子叫喊“你不要乱动,你不行。”孩子由此产生了“我不行——你行的自卑感和依赖感。

一、小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

自卑就是同他人比较后,感到自我适应性能力差,某方面或某几方面不如他人而表现出的无能、软弱、沮丧、精神不振时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不仅身体有缺陷,有残疾的人会自卑,而且所有儿童都会由于自己的生存完全依赖于成年人而感到自己无能,产生自卑感。国内学者赵华龙、石艳玲在其发表的《论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与自我调节》中指出:自卑心理的表现呈多样化,主要有自信心不足,害怕心理的表现交往,不敢与陌生人打交道,害怕进入新环境,将自我封闭起来,想冲出围城却没有信心,自暴自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等。所以自卑的人大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往,由于缺少心理勾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通过我在教育教学中的认真观察,有自卑心理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1.胆怯怕羞、独来独往。儿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则可能内心深处隐藏强烈的自卑情结。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是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对结交孩子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
2.猜疑心重、有自虐倾向。这类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占相当比例的儿童往往表现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有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拒绝求医服药等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困境或险境之中。
3.缺乏自信、表述困难。虽然有的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大都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据统计,8成以上的这类儿童的语言表述较差,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述时缺乏感情,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阻碍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二、小学生心理自卑的辅导策略

了解和尊重孩子,对于其克服自卑心理显得尤为重要。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说,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一部分儿童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高猛长,体力和精力及个人意识的发展,使得他们要求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待,他们已经有了独立的见解,要求独立行动,急于摆脱成人的监护。教师和家长应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但他们的情感比较脆弱,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易退缩,常常会因一件事情的失败而灰心意冷。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和家长不可横加指责,应帮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症结,因难而上;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树立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最近日本教育界的一项研究表明,最好不要在儿童作业本上打“×”。“因为这样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打击”,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丰富小学生学习的知识,培养个方面的才能。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事实上,儿童有了才能,便会引以为豪,从而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学家曾专门把鼓励、表扬、批评等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作了对比实验,发现鼓励组的学生进步最大,表扬组的学生其次,批评组的开始进步较慢,然后直线下降,控制组最差。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不断给儿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表扬,这样坚持才能使儿童恢复自信。我们希望在选择评价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收到积极的效果,尤其是面对为数众多的自卑学生。教师的水平体现在能否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能否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赖以进步的优点,从而克服或轻或重的自卑心理,让学生燃起前进的希望之火,充满自信的去学习、生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