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理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1720 浏览:473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1. 主干式家庭中祖辈对孩子的宠爱和溺爱。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相对祖辈而言,家长和孩子两代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对孙辈更加溺爱。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使之成为温室里的鲜花,禁不起风吹雨打。
2. 学生中普遍存在不爱劳动,怕脏、怕累的现象。我校一年级学生中大多数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像最基本的整理书包、穿衣服、值日工作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上学所需一切用具均由家长帮忙搭理,交作业时甚至打电话问家长作业本放在书包的哪一层,经常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3. 学校教育偏重学科成绩的教育,忽视劳动技能和动手实践的教育。1986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思想品德,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爱美的情趣、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对于人们津津乐道的智力投资来讲,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 走进家庭生活,丰富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内容。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与理财、护理与保健等都是家庭生活的内容,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不断生成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之一。例如,利用母亲节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尽自己所能为妈妈亲自做一件小事,表达爱对妈妈的谢意,然后记下为妈妈做事的真实感想,与妈妈做一次心灵的交流。这样的亲情作业,不仅培养了孩子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而且在引领孩子为家长服务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体会到爱与付出的快乐、幸福。
2. 走进校园生活,开拓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渠道。马卡连柯在《我的教育经验中的若干结论》中说:“我的基本原则(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所有苏维埃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把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学生与逐步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的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管理和培养。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我们除了安排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自行制订了《值日生工作条例》、《集体活动公约》、《个人学习用品管理办法》、《文明班级条例》等,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每项活动都有所遵循。每月末对照自己的行为能力,先自评、班评,再家长评,最后以“得星”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很直观,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得分后,就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既看到成绩,又找到不足,促使学生自制力不断提高。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动”主题活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给学生创设一些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如在“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中,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今后该如何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资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资源,在实际的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扩大文化视野,获得对他人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我通过家长会和社区活动,首先让家长明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得从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争取家长和社区的支持,然后与家长们一起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实际情况共同制订出学习有关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机动目标,以社区为单位力求家长要求按目标去实施。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社区为活动搭建舞台,家庭主要是督促和指导孩子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家庭中能真正做生活的小主人。由于低年级学生做事坚持性差,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需要老师与家长经常提醒,适时鼓励,来增强低年级学生学习做事的兴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