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初探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路径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6634 浏览:223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和技能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发展职业教育是进行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实现技能型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之间高技能均衡的有效途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通过社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通力合作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发基于专业领域、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全新课程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强调资本的作用,认为资本积累的快慢是促进或限制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资本积累率的迅速提高,资本稀缺是发展中国家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积累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3],这种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其它因素投入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人类生产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关键的地位,西方经济学不再坚持“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而是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或约束条件之一。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以索罗(R.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发展经济学提出技术进步才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源泉[4],但他们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先天具备和无法预知的,经济增长完全取决于外生不可知的变量,所以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Romer和Lucas等人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虽然他们仍然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不同的是,技术进步被内生化到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中,他们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体系中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揭示出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持续增长。[5]

一、技能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过去两个世纪中发达国家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是:技术革命和生产技术日益现代化;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全球化;人口趋势和私有化。生产技术的日益现代化使得资本的效率不再来源于其外延量,而是产生于其高科技的内涵,增加物质资本投入只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有限的促进作用,生产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是以能够提供有适应力、多技能、有创造力的劳动力为前提的,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既是技术进步的发动者,又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与传媒,并且是更具能动性的载体,因此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并能有效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人力资本是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这里的“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高,但这种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及劳动力等要素的高投入所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增长。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出现了类似于发达国家早期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低、资源过度耗费、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弊端。因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内外需失衡、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成为制约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这三个转变中,第三个转变是关键、是基础、是根本。要想降低物质资源投入,提高物质资源利用率,就必须提高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含量,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探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高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含量依赖于科学知识的进步,科学知识是经济社会活动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但经济的发展不能只单纯地依赖科学知识的进步,如果不能将它恰当地应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那么它将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任何科学知识只有由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通过劳动生产出了产品,才真正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要让科学知识发挥作用,还必须有能够在生产第一线实际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者,它们之间具有相互匹配的关系。这些劳动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技能,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尽快掌握新的科学技术,这种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途径

技能是主体应用技术的能力,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6]它是一种内在于人的主观能力,是联系知识和实践的纽带。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业企业对固定资本的投资逐渐增多,能够合理使用并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效用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工人技能的增强成为经济进步与福利增长的基本源泉[7],企业迫切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技术和基于经验的竞争力有力地结合在一起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技能型人才担负着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责任,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他们的劳动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的思路和优良的技术。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将高难度的手工操作与复杂的脑力劳动相结合;丰富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经验相结合;独特技能与复合技能相结合;传统工作方法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这种技能型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是现今高度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中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许多企业之所以不能通过吸收和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生产效率的快速增长,就是因为其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引进的先进技术与人力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资源不匹配导致技术模仿的失败及生产增长绩效的低下。 要实现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需要构建与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质量、所积累的经验和人力资本、教育系统等决定了它创造新思想和利用现有思想的能力。教育和人力资本对吸收和利用国外技术、乃至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都是必要的。[8]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9]教育的过程是科学知识和劳动者相结合的过程,是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技能型人力资本转化和积累的环境,不仅能够避免社会经济发展受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制约,而且能够满足工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需求,增加工人被雇佣的能力,使工人获得工作的机会。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越来越广博和复杂,每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只是整个人类知识宝库中的沧海一粟,早期形成的依靠经验方法行事的师徒式教育已无法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的分立和职业教育的兴起成为必然。职业教育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它可以使学生具有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生存发展机会。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之间形成高技能均衡的重要保障。如果企业觉得投资于研发无利可图,唯一的利益来源就是雇佣更多的人力资本,那么就不会投资于研发,工人一旦预期企业家不会进行研发投资,就不会投资于人力资本。那么企业继续使用现有技术的回报就会高于投资于研发可能获得的回报,因此,企业就不会投资于研发,工人也不会投资于人力资本,这样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工人预期工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动力就会增加,导致企业增加研发投资的预期回报,增加企业的研发投资积极性,最终形成高投资、高回报的高增长均衡[10],使整个经济处于高质量的持续增长状态。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为了缓解技能型人才短缺现状,避免中国经济受技能型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制约,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这是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

三、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工业产品附加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目前经济正处于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的阶段,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核心内容,其主流的教育需求是职业教育,现阶段工业化进程决定了必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和战略举措。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未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有待探索。

(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

职业教育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层次、类别、阶段、形式和分布等要素组成的具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概括和界定,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满足四个要求。一是要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二是要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三是要满足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要求;四是要满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规律,符合人类需求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反映了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型价值观。

(二)如何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社会的发展使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出现,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涉及领域不断增多,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带动了职业教育内涵的不断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社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按照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总体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健全课程体系、改造教学过程,加强社会、企业与学校对接,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能够通过增加劳动者技能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反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社会资本收入,社会资本收入的增加又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善教育,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之间存在积累循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又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的一类教育,它可以提供直接的工作技能来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能够获得更直接的社会收益,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应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和训练不同的劳动力胜任不同职位、不同水平的工作,使社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在职业教育制度下,劳动者可以凭借对财富的牺牲和付出辛苦得到对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积累,但也会由此引发社会分化,促进社会的不平等。为了确保低收入的劳动群体能够享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社会在利用劳动者学费来维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地方政府补贴、国家财政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等方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让人们能够在有充分的安全感、公平感的前提下增加职业技能积累。这种通过社会福利等方式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一个将社会财富重新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另外还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的办法,由政府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上对企业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以设立专门基金的方式来投资职业教育,建立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水平,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这也可以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其次,职业教育能够连续不断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作为市场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经济主体需要直接参与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是与企业竞争力联系最紧密的一类教育,它决定了企业的素质和能力,能够为企业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创造有利条件。企业购买了生产所需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后,要想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需要花费时间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与其相匹配的人力资本。劳动者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后成为专门的技能型人才,然后再让其从事生产就能提高生产效率。越是工业附加值大的产业领域,职业教育的贡献率越高。企业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会对技能型人才产生很大依靠,因为这类员工可以攻克实际生产中的难关、解决生产技术和设备维修中的难题,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企业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增加。
职业教育还可以增加劳动者对该行业专业基础知识、产业发展方向及企业概况等情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关系网,这些对劳动者的改变都可以加大其与日后所从事工作的岗位匹配度,从而增加劳动者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时间。这种低跳槽率使企业愿意花更多的资本对职业院校毕业的职工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种互利双赢,企业需要直接参与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尝试创造一个合理完善、健康活跃的专业技能教育环境。这不仅使职业院校能够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等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形式弥补学校职业教育的缺陷,使学生能够通过企业实习理解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产实践,而且能够使企业通过接纳实习生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校企合作招聘到优秀的未来员工,还可以通过承担社会教育责任提高企业知名度,获得良好社会声誉。
再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院校要以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来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开发并参与组织教学。
职业教育是对就业贡献最显著的一类教育。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理论教学,而是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希望能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形成层次合理、比例合理的知识结构。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出同时具备理论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但是对于劳动者所接受的职业教育,雇主通常只关心某个时期自己公司所购买的先进设备或先进技术所需要的对某种特定技能的模仿能力,只对自己手头马上要完成的工作感兴趣,而并不重视受教育者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及接受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这是现今“市场导向”职业教育的一个弱点。如今推行的“项目式教学”,无论是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开发、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还是督导评估,都再三强调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岗位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过于强调企业(雇佣劳动部门)对就业的导向作用,过于重视企业所需特定技能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日益现代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要继续实现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不能再依赖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模仿,而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不应该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某一特定时期市场对劳动力要求的短浅目光上,不应该拘泥于个别企业最近发展要求,而是应该着眼于受教育者长期发展,力求不仅提高劳动者的从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而且能满足他们对职业前景的要求,能够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更好地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它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将学校中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并能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实质是一种技能创新能力,它是岗位适应与拓展能力的核心。科技和生产的快速发展为技能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但这种技能的创新不能仅依赖于对原有的生产方式和技能的简单模仿与照搬,还必须要在自己对原有技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新的生产要素融会贯通到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技能的创新,以满足新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这种技能创新能力以对基础知识掌握为前提,因此加强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必然途径。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社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通力合作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开发出基于专业领域、有利于帮助学生同时获得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不仅使企业能通过职业教育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对新型技能人才需求和对在职员工的技术培训、实现人力资本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问题,而且能通过职业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能够按照开发设计人员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来操作使用机器设备以发挥机器设备的最大效应;能够创造性地变革劳动对象,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现实的前提下进行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开发出适合我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技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参考文献:
彼罗·斯拉法主编.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6

2.236-237.

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 R·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问题[M].牛津大学出版社,1953.
[4] Solow R.”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1):65-94.
[5] Romer,Paul.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 1986.
[6] 鲁洁. 教育大辞典第1卷[Z].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47.
[7] 亚当·斯密著. 国富论[M].孙善春,李春长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8] Vanden Berg.,2001,“Human Capital and FDI Inflow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Empirical Evidence”,World Development,Vol(29): 1593-1610.
[9] Barro,,R.J.and Lee,J-W,1993,”66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32,Pp. 363-394.
[10]Stephen Redding,1996,“the low-skill,low-quality trap: strategic complementrities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r&d,” The Economic Journal,106 (March).
(责任编辑刘第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