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师生同等对话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10998 浏览:450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这一教学方式,在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重“对话”进入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活动。
[关键词]对话;同等;角色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深刻地感受到“对话式”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同等的氛围”

在传统的观念里,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大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通过对新课程理念感受,我明白了课堂教学应该是在“同等”的环境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转换自己的角色,以“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与学生建立同等、互教互学的新型师生联系。让学生进入同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同等对话的权利。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不足学生的理解往往各有差别,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矛盾的,有时甚至是我们备课时所没有预计的。及时捉住理解上的不同,在浅析辩论中展现真知。比如我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设计的不足是假设“假如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本想让同学们走进课文,培养学生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以而把这种精神,进展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会向上攀登。”当时大家都楞住了,我并没有打断他的发言,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他说“既然已经身处险境了,也有伙伴去叫人了,还不如继续往上爬,看看更高、更远处的风景。”“为什么呢?”我问道。“由于无穷风光在险峰嘛?”我听完,充分肯定了他出色而富于冒险精神的发言。然后请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讨论。因势利导指出对作品中的人物浅析时,要一分为二,用辩证的观点。对话的过程,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样性,学生在同等和谐的气氛中欢快地学习。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多变

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沿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展。我以为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进展。“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的理解千差万别。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先设定固定方式,而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发挥,打破预先制定的条框。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时的约束。我在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三篇文章《以百草园到二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时,发现三篇文章中是以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足迹,正确对待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我将本单元设计成讨论课,以学生讨论为主要方式。每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讲述自己对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感受,然后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发言。但是,有的小组讨论到了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中的烦恼:爱情。这超出了我预先设想的范围,但我以为,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对爱情有一种好奇、渴望,讨论爱情,也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爱情观,以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进展。我公道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效果很好。

三、师生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公道转变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错误仍然有着。体现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吕叔湘先生讲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策略教给学生。“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任学生自由发挥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失去了岸的约束,就会肆意泛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河岸,既要让这河水滚滚向前,又不让它冲出了堤岸,公道调控局面。这样“对话式”教学就有了稳定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同等、和谐、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课改刚开始时,学生对研讨这一课堂方式还不很适应,而且所任教的香河八中是一所乡土气味浓厚的农村中学,学校学生都是生活在农村,大多交际不广,知识面较窄,在公共场合说话时大多体现出口讷神态,仪态欠佳,或是面红耳赤,抓耳挠腮,忸怩作态;个别敢说的不是音量太小、语音含糊,就是语句不连贯、语意不清、缺乏条理。课堂只有个别学生介入而课堂气氛烦闷的情况是难免的。而这时教师要努力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他学生介入进来。有时“对话式”教学讨论的次数较多,会出现课堂喧闹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理由,组织好课堂纪律,使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当学生各执已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学生对话时对不足的阐述,对某种观点的感受,固然有独到之处,个性鲜明,但毕竟有时候是不成熟的。如回答不建全面、尚未完全正确或者只停留在表面,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索、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要积极地介入其中,对学生的见解给予适当的评价,用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对话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不要抢戏。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加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教师也可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的不足和不足,并加以改善。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对话中学生可以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展示自我,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会有较大进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讨这种教学方式,争取获得新的发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