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11009 浏览:461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以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该把丰富语言积累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通过积累语言,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感悟语言,才能真正以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加强背诵,重视积累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行之有效的重要策略,是积累语言、进展语言和进展语言的最有效手段。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对于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或描写出色的片断,如只读几次,学生印象不深刻,必须要熟读成诵,学生才能消化和吸收。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说明背诵的重要量。事实证实,老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只需熟读成诵,就能很好的领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背诵练习,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烂熟于心,才能把书面语言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用以替代自己原来不熟悉,不规范,不精练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逐渐得到规范,得到锤炼。

二、淡化浅析,以读为主

阅读教学要淡化浅析,以读为主,满堂课的一问一答,繁琐的浅析,是不利于学生学好语言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浅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尤其突出夸大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人的能力都是以实践中得来的,就像你想知道苹果的滋味,你得自己亲身去尝一尝,假如只靠别人讲,无论如何也难以感受到苹果的真正味道。语文学习的大量实践也充分证实,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阅读练习作为加强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贯串于教学始终。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都要认真做到让学生多读,以读为主。初读时,让学生先感知课文语言;再读时,让学生仔细品味,领悟课文语言;精读时,了解课文内容;熟读时,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能背诵,把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装进脑里,充实自己的语言存储。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出色的片断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正如古书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充分阅读,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在读书中领悟和吸取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需教给学生读书的策略或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读书、再读书,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重视课内,延伸课外

为了使语文课外学习渠道得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说明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不可缺少的,甚至是比课内更为重要的学习途径。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语文能力大多来自于课外的事实,把语文学习的渠道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于教科书,其结果是重视课堂教学渠道,轻视课外学习的途径,重视课本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因此封闭的语文教学和狭窄的学习渠道,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进展。而积累语言,光靠每学期的二十多篇课文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量阅读,才能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例如:我的一位学生听了我先容阅读摘录制作卡片的策略后,很感兴趣,于是他在阅读中采取这种策略摘录好词好句,而且逐渐喜欢上记卡片了。学习了《三月桃花水》一课,他对文中描写“水”的句子十分欣赏,于是把这类句子摘录下来,还在课外找了很多描写“水”的句子、段落,都逐一记录在卡片上,他对这些句段逐一欣赏,浅析,品味、诵读,有了新的收获,以中悟出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去写水:如水的颜色、水的声响、水的清澈程度、水的作用等等,在阅读中他领悟到不少描写景物的策略和写作知识。后来运用这些知识和策略写出了《游高冠瀑布》一文,再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有意识的以瀑布的颜色、声响、姿态等方面进行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触摸到作者们各具特点的语言风格,体味到祖国语言的妙趣和魅力。
总之,学语文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学生才能正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真正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