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29258 浏览:1335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一堂课的教学,找出教学过程的不足,并引出相应的思索,以便更好地落实“在教学中培养体把握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要求是以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在教学四年级第八册《太阳》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划分了段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谁能扼要教育论文地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讲了太阳的特点。
生:这篇课文讲了太阳与我们人类的联系。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探讨一下太阳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对太阳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太阳有什么特点?
生:我知道太阳离我们很远。
生:我知道太阳很热。
生:我知道太阳是一个星体。
生:我知道太阳很大。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太阳有远、大、热的特点。但是,对于想具体了解太阳特点的我们来说,仅仅说“远、大、热”,你们满足么?
生(齐):不满足!
师: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太阳到底离我们多远。
生:我想知道太阳到底有多大。
生:我想知道太阳到底有多热。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课文的第一大段,把答案勾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并勾画。)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勾画得差未几了,那么,下面,请你假想自己就是太阳,向小组同学作一下“自我先容”,好吗?我们看谁的“自我先容”好。一会儿,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做准备,向小组同学作自我先容。各小组互相商议,作推荐。)
师:下面请各小组选出的代表向大家作“自我先容”。
生:我是太阳,我很大,130万个地球才抵得上我一个。
生:我是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看,我多大(用双手比划)!130万个地球才能和我的大小相提并论,你们看我有多了不起!
生:我说“热”的特点。我叫太阳,外号叫大火球。我的表面温度就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说是最硬的钢铁碰到我,也会变得无影无踪。看,我怎么样?
生:我说太阳离我们“远”的特点。我叫太阳,我离你们很远,有一亿五千万公里。你问我有多远,打个比方说吧,假如你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你就让你的子子孙孙一直走下去吧。就是坐最快的飞机也要二十多年。(一副老人的语气,全班鼓掌)
对这一片断教学的熟悉与思索:
首先,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读课文,以使他们获得对课文的深刻的整体印象。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以整体感知出发,形成对一篇课文完整的鸟瞰式的全景图。一方面要夸大读前猜测,就是学生在阅读刚开始时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贮存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阅读内容的预见和猜测。美国学者本·琼斯以为:“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猜读的作用。”上述我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对太阳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太阳有什么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阅读期待,以而有助于提高阅读的主动性、理解水平和速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读中验证,同时进行阅读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文各个局部的特点调整自己的阅读。比如,有的地方一读而过,有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最后形成对课文初步的整体的熟悉。
其次,要给学生阅读选择的权利,以使他们对重点部分有整体性的理解。
阅读教学按照“整体一部分一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的结构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对整体中的部分的把握。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文本语言与自然生活之间对应联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和文本展开直接的对话,在对话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可以问:“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部分?”“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或者“你最喜欢读哪段?”“你想先学哪一段?”等不足。前两个不足,可以让学生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后两个不足则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以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以认知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我巧妙地利用“对于想具体了解太阳特点的我们来说,仅仅说‘远、大、热’你们满足么”这样一个反问,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存难舍易,突出重点。一篇课文的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师要教的内容,当然也不完全等同于学生要学的内容。着眼于课文的整体,捉住重点,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条件条件。

三、要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以强化全体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我设计了“让学生以太阳的身份作自我先容”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先容”自主学习、阅读、想象、创造,也推动教学论文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新探.东北师范大学,2002.6.
[2]杨再隋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