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17670 浏览:800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韵律熏陶着千百万人的情操,以其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词藻和真挚的情感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
可见,古诗词在中国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的教学自然也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着重古诗词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在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大古诗词的欣赏力度,让学生多方面地接触古诗词,增加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呢?
首先,教师应激起学生的兴趣。
古代诗词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很远,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人的意境,但这不代表我们无法去了解,领会他们的思想。兴趣就是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古诗词感兴趣了,才会愿意去接触它,了解它,才会去主动地学习探讨。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直接进入课题的教学策略,而是采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如放音乐。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接受这首词,不觉得陌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诗词的欣赏,并踊跃地介入到欣赏过程中。歌声的委婉动听,配以诗境的画面,学生怎能不动心?如此一来,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感受到词人的心境,感受得到词人的苦闷与豁达。
其次。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欣赏注重的就是反复的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诗词的意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且古诗词的语言优美,结构简单,节奏感强烈,有韵律,具有音乐美,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轻易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诗人的世界。如在学习《蝉》这首诗时,教师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而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文意。“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诵读这两句时,学生刚开始可能无法了解意思,但在反复地朗读中,留意字词的节奏,很快就会明白:这两句描写的是蝉在饮清露,蝉啼声传得很远,而后两句“居高声白远,非是藉秋风”则是写明了蝉的叫喊声能够传得很远,不是由于它凭借秋风的传送,而是由于它本身的声音就能传的很远。读到这,很明显,诗人虞世南写这首诗的主旨不在捕写蝉声,而是通过写蝉声传达一种寓意。那么诗人的寓意是什么呢?此时教师结合古代的语言背景做适当的先容指导,并再次地指导朗读古诗,了解垂绥一词暗示了显赫的身份,至此,学生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熟悉,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是身份高贵的人之所以能够申明远扬,如同蝉声传得很远一样,凭借的不是外部的气力,而是其自身的品格。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境,教师在指导诵读时,应该留意关键词的朗读,感受其意思。如“高”不仅写出了蝉所居的梧桐之高,同时也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又如“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却能让人以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策略。

要真正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善于总结经验,积累适合学生学习的欣赏策略,帮助学生消除对古诗词的恐惧心理,轻松地应对古诗词的欣赏,达到真正会欣赏古诗词,感受到古诗词的诗意美。
1 类比法
所谓类比法即把类似诗文的题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利用学生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古诗词,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学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轻易拓展开展来。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大家温习以前学过的中秋佳节思念友人亲人的诗词,学生很自然地都会想到李白的《静夜思》,此时教师应有李白的《静夜思》开始着手欣赏,让学生用同样的心境理解本首诗,在此基础上结合苏轼的写作背景,就不难理解苏轼的心境了。同是抒发思念之情的诗歌,而且两个诗人在创作背景上均有类似际遇,这就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苏轼的这首词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做适当的扩展,如让学生搜集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诗词,又温习了诗词,进行了一次诗歌汇总。
2 图文结正当教育论文
图文结正当教育论文是在小学课堂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策略。课本中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而在诗歌欣赏中的图片除了吸引学生留意力,也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思起到一定的作用,达到以图赏文,用文绘图,图文共赏。如学习《归园田居》,这是东晋时期的隐士陶渊明的代表作。这首诗是写诗人归隐田园的田园写照,全诗语言朴素清新,体现了恬淡的农园生活,体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淡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青草盛,豆苗稀……将人物置身画中,犹如看到一幅画面:一老人耕完地,在青草扎堆的田梗上漫步,豆苗稀疏,一眼望去,隐约可见远处的南山一片迷蒙……此时结合诗文,同学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诗文的意思,也就不难感受诗人的意境。通过这种虚虚实实的策略,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地感受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欣赏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比重是显而易见的,古诗词的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寻求好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欣赏古诗词,让学生真正地会欣赏古诗词,欣赏到它的美,它的精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