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索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1197 浏览:945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要]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层次性、审美性、共鸣性、渗透性等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教师影响等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途径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 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已经熟悉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情况教学论文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熟悉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不足,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2 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系统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以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以宏观上对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纵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固然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也正是以这个作用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3 是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推动教学论文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系统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以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对“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对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的塑造,有很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以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推动教学论文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1 层次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体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体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黄继光》、高年级的《董存瑞舍身炸堡垒》。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眼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黄继光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夸大学习董存瑞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
2 审美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妍媸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3 共鸣性。好的文章以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共鸣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4 渗透性。“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基本属性,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及作业、考试之中。识字教学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及字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阅读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以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作业中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练习;考试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慎读等优良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讲析理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学策略。不能离开语文练习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练习以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且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以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2)情感熏陶法。教师讲授课文应该以与课文语境相适应的情感先容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以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感受。利用一些艺术手段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效果。讲授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效果——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轻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