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体介入意识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20097 浏览:862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具体课例,浅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阐述、同等、合作的课程理念,以四个方面提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介入意识的教学对策,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自主介入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07-0026-02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仍有部分教师没有确立好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对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熟悉不清,课堂上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索的习惯。学生主体介入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介入意识作为突破口,以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以加强自主学习的论述探讨做起,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讨和介入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以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沉浸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成功的愉悦。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介入意识呢?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思索。

一、激发兴趣,培养介入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证实,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介入意识,也没有学生的聪明和灵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介入和注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平时经常出现很多同学课间讲起“9·11”事件、伊拉克战争、本拉登、萨达姆之类时势或人物时群情激昂,可一旦课堂讨论就鸦雀无声、索然无味了呢?我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理由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论述传授,忽视用时势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转变这种情况教学论文,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语文课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热门不足和身边的生活事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同时还可结合教材设计种种机会,将社会搬入课堂。这一方面丰富、补充了教材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增强了学生浅析解决社会不足的能力。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周梅森)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98抗洪抢险、08冰雪冻雨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熟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触境生情,拉近与文本的间隔,真切地体验英雄人物的献身精神,以而有物可感,有话可谈,有例可循。

二、提倡成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介入意识。

学生是渴望被人重视的,渴望成功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要提倡同等介入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有师生之分,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合作者的身份能激励他们独立思索不足,深入理解感受,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例如学习北师大版教材“千古涛声”主题单元时,我安排并鼓励学生就“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石羊河”为主题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了解我们武威市加强石羊河流域治理的基本情况。并且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总结等各种形式展示调查成果,让学生经历多种体验,以而激发了学生的介入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必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课学习产生兴趣,主动介入意识也就增强了。

三、构建、同等、合作的师生联系,营造主体进展的环境。

在与学生逐日的接触中,教师应留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同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现象,实现教学的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主宰,而只是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领路人,疑难不足的解答人,课堂讨论的同等介入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介入者。例如小说《变色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环节,使学生主动介入教学活动,并且自主探究,具体体现为书让学生读,看法让学生讲,难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只有构建同等合作的师生联系,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介入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教师平时要想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同等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介入教学,转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拉近间隔,使学生布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四、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体介入。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占用是此消彼长的联系,一堂课45分钟,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议、讲、问、练。在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教学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主体介入中进展主体意识。

一、辨论赛。

把全班同学分成正反双方,就一个观点展开辨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习《谭嗣同之死》时,我就“谭嗣同不出走之利弊”这一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为了战胜对方,学生在课前查阅历史、政治学科方面的资料,还主动的请老师给予辅导,辩论中,双方唇舌剑,不相上下,最后得出结论:他的以容赴难,体现了其无私圣洁、无所畏惧的崇高的献身精神。

二、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不足,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讨论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介入者。”课堂讨论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对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革新教学论文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了《最后一课》后,学生已初步了解小说的情节,熟悉了小弗朗茨和哈墨尔先生这两个主要人物。但还有一部分同学有着疑虑,究竟谁是主人公呢?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说主人公的作用,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课堂讨论,首先是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此观点做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故事情节紧扣最后一课这一中心事件,着力描绘哈墨尔先生令人崇敬的形象,体现其强烈的爱国精神,构成主人公更公道。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有一个认真思索的过程,有一个浅析信息、探究文本的过程,推动教学论文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浅析不足、探究不足的能力,课本上的知识就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其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像,还有动画效果,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东西,以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时间紧,内容抽象,学生感到不太理解的课文,我们可以在课前发动学生一起合作,由他们自己整理知识点,并以电脑下载与该课文有关的资料做成了幻灯片。在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中,学习任务就轻易地完成。教学实践证实: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学有所获。让学生学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点金术”,使学生学会可持续进展的学习策略。对教师而言,就必须以转变观念这一最为基础的事情做起,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热情,引导正确思维,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