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近况及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12-19 点赞:22079 浏览:973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近况

目前,相当多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太差,连最最少的语文常识都不知道。语文学习情况教学论文如下:

(一)缺乏学习动机

很多调查表明,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不足,不知不觉成了学习语文课程的困难学生。

(二)缺乏学习兴趣

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语文素养再教育,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有着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很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固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学习语文有一定的难度,往往由于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以为自己到职校是来学习专业的,语文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以不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刻苦努力。

(三)语文基础薄弱

这是中职学生语文知识的近况,也是中职语文教学举步维艰的主要理由之一。2000年以前录取的中职学生中,还有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相当不错,但目前这种学生的比例却很小。大多数情况下,一个40多人的班级,语文基础较好、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较强的不到10人,以中考语文成绩作参考,语文及格的人数只占班级总人数的30。多数新生语文基础极为薄弱,体现为“听、说、读、写”几乎无一过关,听话不得要领,说话辞不达意,阅读障碍重重,写作言之无物,错别字连篇,不会写请假条,语文测验得几分……,此类情况在学生中相当普遍。
中职学生在语文基础方面有着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词句掌握情况差。在作业过程中有着错别字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90以上,不少学生把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日常用字写成错字或是别字。不少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作文中能比较正确使用成语的学生少,多数作文几乎都用口语,并且乱用词语,语法错误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个别学生甚至通篇都是病句。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语文常识比如文体常识,相当多的学生未掌握,小说的三要素说不建全,不知道“散文形散神不散”是什么意思,分不清表达方式和体现手法,分不清论证策略、说明策略和修辞策略的区别,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语法知识。
2.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低下。按照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要求,语文课应当摒弃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主张教师启发学生思索和介入讨论。事实证实,这种做法在中职学校是行不通的,由于多数学生思索和浅析不足的能力很差,除非教师公布答案,否则大多数学生就会无所适以。即使个别学生有一些粗浅的看法,但回答不足时又往往辞不达意甚至不着边际,只能让教师去猜测他的意思,所以在普高里二十分钟能完成的讨论,中职生两节课也不一定能完成。假如在中职学生中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或自主学习,恐怕教学计划将完全乱套。
3.阅读能力低下。以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中职学生自读一篇1000—2000字的较浅显的文章,假如理解80,多数人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少数在教师讲解后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凡是涉及到类比、象征、托物言志、借物传情一类的文章,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自读理解领会,教师必须启发甚至不得不把结论和盘托出。
4.写作能力普遍低下:要求中职学生写作600字左右的作文(而普高要求是800字以上),能够写出500字以上的很少,大多数达不到要求,一般只写300字左右。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时没有话说,即使写了一定的内容,也往往是语无伦次,思路混乱,言不由衷。
5.文言文基础严重不足。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字词作用用法,文言文考试只考学过的课文也有近半数学生不过关,几乎没有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翻译文言文。

二、教学反思

上述情况表明,中职学生语文知识欠缺的近况实实在在地有着着于我们的教学中,这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普遍有着而又急需解决的不足。如何填充,如何使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得到提高?语文教学综合性强,教师应探讨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对策系统,以观念、目标、教材和教法等方面转变目前这种情况教学论文。

(一)关注教学对象

1.全面了解学生。近年来,各中职学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专业多,学生构成复杂,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它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关注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求知欲、知识储备情况、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别,对学生具有的知识、读写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这样,既可摸清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底子,也可为以后有针对性的教学作个铺垫。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熟悉某一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旦对某一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去熟悉它、了解它的内部规律,探讨它与外界事物的联系,或者如痴如醉地以事某种活动。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学习的内动力。它的作用远远超过来自家长、教师的外动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爱好安排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动力源,进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

任课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要在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目标的促使下,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论述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的定位来探讨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有选择、有扬弃地对其进行整合。根据必须、够用、实用、规范的原则筛选教材,精选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工作和继续学习的课文为必学知识,挑选与专业相关,能同学生的职业能力联系得上的课文为选修知识,以能拓展学生视野,启动学生思维和感受能力的课文为任选知识。这种对教材进行“量力性”的分类和筛选,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既可为“强者”提供拓展知识的空间,又能完成对学习困难者的基本教育任务。

(三)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

教育心理学探讨成果表明,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经常波动之中,分为五个阶段,中职学生也是如此。第一阶段,上课开始的前5分钟,学生处于兴奋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5至15分钟,学生的心理维持在较高的兴奋状态中。这段时间,学生的求知欲比较旺盛,留意力比较集中;第三阶段,15至25分钟之间,学生兴奋状态减弱,抑制增强,留意力涣散,出现疲劳现象;第四阶段,以25分钟开始,学生的心理又开始兴奋,持续到第40分钟;第五阶段,以40分钟之后到下课这段时间,学生的心理又开始疲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公道地安排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可用作温习旧课、导入新课等办法,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在第二、第四阶段,可讲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三阶段,应适当提问、讨论,或做课堂练习,或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或者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调节学生上课的情趣,又可诱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在最后几分钟,可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等,以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

(四)注重学法指导

策略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策略,就是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是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技艺教学论文,就能不断地获取新的语文知识。以下几种学法就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一,“预习听课法”,要求学生在听老师讲解浅析一篇课文之前,按一定的教学要求,通过自学解决一部分不足,对较难理解的或不懂的内容进行圈点勾划,再通过听课解决这些不足。采用这种学法,学生学习的期望大,听课时目的更明确,留意力会更集中,学起来也会更轻松。第二,“温习作业法”,要求学生在语文作业前,首先应对已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作系统全面的温习,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作业的正确性。运用这种策略,能以作业的手段来强化学生温习,通过作业来进一步温习巩固知识,以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第三,“作文构思策略”,按照常规要求,学生动笔作文前须打腹稿,要对整个写作过程作一个全面的安排设计,要考虑如何落笔、行笔和收笔,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绝大多数学生作文时,轻思索,重动笔,未几加思索就作文,因而导致“咬笔头”、“半途而废”、“重起炉灶”等现象。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导致学生作文毅力的减弱,信心的减退,兴趣的降低,终极造成怕写作文的结果。解决这种现象,要求教师在学生动笔前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文体,确定写作策略,对整篇文章的先写什么和再写什么进行设计,最后才导其动笔。这样,学生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