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语文课堂中灵丹妙药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23255 浏览:106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情境教学,孩子们在学习中就会感到“易”“趣”“活”,这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或者是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意,能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这样就有利于信息的汲取和知识的吸收。

一、形象具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育界同仁一致以为,形象是具体的,最轻易为儿童感官所感受,所以对小学生应注重“显示形象”而不是“阐述观点”。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李吉林老师也主张,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语言的源泉中去,让学生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在实际感受中熟悉世界。如教古诗《小儿垂钓》时,我首先让学生一边听配乐故事,一边观赏色彩鲜艳的投影片,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采用“以图引导新字新词”法,指导学生理解“钓、蓬稚、遥”等词义;接着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坐在座位上一边随着音乐朗读,一边做简单的表演动作;最后看小孩儿学钓鱼的录像(配有古诗朗读和歌曲)进行欣赏。这样巧妙地运用形态逼真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用作太多的讲解,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更好地理解作者笔下的小孩儿专心致志学钓鱼的情景,使学生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以而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情动情,让情感得到升华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情境教学也不例外。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儿童心理品质、智能及个性的和谐进展。情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所以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在教《颐和园》一课时,我把自己游览颐和园,对颐和园中长廊那古香古色的美,金碧辉煌的排云殿,还有那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的昆明湖的感受和为祖国有这样的名胜古迹而自豪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教学开始,我便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然后,我热情洋溢地告诉学生,亲眼看到许很多多的中外游人,他们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要目睹我们祖国的颐和园。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让我激动不已,孩子们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带着对“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教师的热情洋溢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唤起了他们对美的向往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利用教材的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各种典型化人物,在教学中留意渲染情感,促使儿童的情绪、情感介入其中,这样以情动情,他们的情感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教学也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意境广远,理寓其中

情境教学讲究“情趣”和“意象”。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且为学生开拓了广远的想象空间。因此,情境教学总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紧密相连,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及昔以至未来。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学开始,我热情地讲述着:“通过假想旅游,我们到过景色迷人的杭州西湖,富饶的西沙群岛,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老师带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小兴安岭。到了那儿,我们会被小兴安岭的景色深深吸引住:那儿有淙淙流水的小溪,葱葱茏茏的树木,冬天,树上积满了厚厚的雪……”于是,热烈的情绪使孩子们形成了学习新课文的内驱力,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促使他们进入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教学效果表明,意境的广远,往往促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教材,学生的联想及想象能力也在其中得到较好的进展。
情境教学所蕴含的理念,正是课文的中心,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也是以教材的中心出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看图,通过视觉让学生感知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同时再轻轻哼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使学生沉醉于荡舟漓江之中,以而深切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分别运用了挂图、音乐、简笔画等多种教学手段,但始终围绕着“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中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责任编辑黄日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