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4407 浏览:113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推动我国教育的进展,在小学中运用计算机将会对基础教育起到更快的推动作用,本人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语文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感受如下:

一、科学探讨,资源共享

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洛塔弋说:“头部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一上课我就用电脑点燃学生兴趣之火,并设置悬念。如在教《赵州桥》这一课时,由于现存的古桥未几,学生更难得一见,因此学生对桥的熟悉,特别是桥栏杆上各种图案的熟悉是比较模糊和抽象的。我首先在“鹏博士”素材库中找到一段《赵州桥》录像,然后通过豪杰超级解霸中的抓图功能,把课文中的“互相缠绕、嘴里吐出水花德的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的龙”、“双龙戏珠的龙”等有关图片抓取下来,放在powerpoint的界面中,加上有“伸缩”功能的美术字说明,效果如同电影镜头一般形象、生动,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终于明白赵州桥不但是古代著名的建筑,同时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青口中心小学也建立了校园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资源库。我通过校园网的信息管理理中心,浏览寻找自己需要的课件,寻找自己需要的素材,甚至去找一幅图片、一种景物、一种Gif文件……有选择地、恰如其分地把它调进备课教案中,为我的教学服务。
我还利用网络信息制作自己需要的课件,然后把它放进网络中的资源管理库作为共享资源,让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其他老师共享,通过Internet,我还可以到全国各地的兄弟学校的网络中去了解他们的教学动态、教学成果、教学信息……共享资源不仅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众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同样也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样就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共享资源自学课文,到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资料,还可以到Internet去下载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等等。
通过多方面的搜索、查寻,同学们对电脑有一个新的理念熟悉,为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作有益的铺垫。

二、优化教学,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由于其他任何教学媒体的最明显特点是交互性。上语文课时,学生每人有一台电脑,教师在教学生字词时,可采用网络广播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软件的内容有声音、有动画,用来显示生字的结构,学生一看就明白此字的结构、部首、读音、韵母、字义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媒体通过不同颜色的动画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感官的多层活动,以而达到熟悉生字的目的,然后还可随机进行生词和课文的学习。对个别仍没有学会的学生通过“屏幕监视”实施分组教学的办法,达到个别指导、抽查的目的。有了这个交互性,就能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对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适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学不但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不佳。如今校园网的建成,电脑走进了课堂,教师凭借电脑多媒体的技术上风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能通过现代化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成人想事物如绘画,儿童想事物如拍照。在语文课《桂林山水》的学习中,学生对桂林山和水的特点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开动脑筋学习并想象出课文的内容。我通过搜集有关资料,通过多媒体软件的有机结合,在展示画面时插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去观赏“拔地而起”的山:“老人山”“巨象山”“骆驼山”……接着,把学生带到清澈见底的“桂林的水”边,随着“竹筏小舟”置身于桂林山水的迷人景色中,让学生会感觉到像是真的来到了桂林“山水”意境中,使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软件的开发、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毕竟不是万能的,我们的教学需要因材施教。教材有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制作实用、有效、直观的课件。可以说网络多媒体的运用,不但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而且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不断探讨,紧跟时代的步伐,走现代教学之路。

三、激发兴趣、扩充知识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计算机进入课堂已成为可能,初步的尝试表明,计算机在帮助进行语文学科分层指导方面,至少有两个作用:

(一)通过人机对话,实现计算机(教学软件)对学生一对一的及时指导。

(二)在联网的状态下,教师可通过网络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以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可以使事物形象化:可以把人的想象模拟成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等感官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接受知识,更直观地感知、熟悉世界,了解自然,全身心投入其中,以而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一般经历好奇——求知——爱好——入迷的过程,可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
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学生能自由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艺教学论文所在。”如学习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课文中对小兴安岭四季景色变化的描写很具体,可以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电脑知识以风暴创作等系统中去寻找“四季”的景色变化图片、动画效果、视频,然后将最贴近课文内容的图片、影像动画选取出来,自己制作小兴安岭的四季变化课件,以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文中提到的小兴安岭又是巨大的宝库,文中所提到的山葡萄、榛子、木耳、人参、熊、松鼠等学生均可自己以电脑中找到,可以下载、复制、粘贴,既形象又生动。动手能力强、电脑知识丰富的学生还会将景色和景物制作成现成的、模拟的“小兴安岭”!在这种整合过程的创作中,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更使他们想象力插上翅膀,由于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讨和设想。不丢脸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软件“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熟悉事物,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积极性很高。多媒体能刺激学生各个器官都动起来为学习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课余大量的时间,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搜集各种资料,开辩论会、讲故事、办手抄报及搞社会调查等活动,更好地为学好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运用教学多媒体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信息技术的推广对教学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以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把学生培养成跨世纪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王宁荪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