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知识观对于物理教科书编写启迪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31401 浏览:1442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世纪之交,面对世界性的课程改革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生活日益深刻的变化,物理的学习已经凸现其重要性。然而,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并非十分乐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逃学、厌学情况普遍存在,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不重知识的创新和批判能力的培养,等等。这当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但教科书作为连接师生的桥梁,其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考察现有的五版高中物理教科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单纯的罗列知识点、学科内容视野狭隘、课程资源单一、脱离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等问题。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造成师生的错误教材观;师生的错误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与学;学生的创造力低下,无从达到知识的创新;师生之间的等级制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究其原因,实在这都是由不当知识观导致的。现代知识观将知识看作是“客观的”、“普遍的”、“价值中立的”和“终极的”,是少数受过严格练习的专家在理性的指导下研究的结果,与社会需要毫无联系,是一点一滴增长的。后现代知识观鉴戒后现代主义、知识社会学、科学哲学等流派对于知识的观点,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知识。它以为|教育论文网|知识具有“文化性”、“地域性”、“价值涉入性”,是理性与非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永远向检验开放,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事实的检验,不具有一劳永逸的正确性,使人们对知识有了不同的熟悉。后现代知识观对知识的重新界定,打破了人们对于知识的简单、静止的看法。教科书和知识之间有着自然的紧密关系。物理教科书以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式将物理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等一定会通过编写者的途径若隐若现的反映到教科书中。缘此,教科书的编写者所持的知识观必定影响到他对教科书知识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和表达方式。综上所述,知识、知识观、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鉴戒后现代知识观的公道因素,适当改变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方式,使教科书的编写更适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鉴戒后现代知识观,对于高中物理教科书的启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电子教科书的增加;(二)知识的多学科渗透、整合;(三)本土知识的增加;(四)知识呈现的不确定性、动姿化;(五)知识表现方式的“故事化”。当然,鉴戒后现代知识观,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角度考虑教科书的编写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亦应该意识到不易之后所具有的深远意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挖掘后现代知识观所具有的有利因素,追寻物理学教育的源头活水。【关键词】:后现代知识观物理教科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7-9ABSTRACT9-11导言11-17一、问题的提出11-15(一)社会背景11(二)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11-14(三)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14-15二、课题意义15-16(一)扭转高中物理学习的尴尬局面15(二)转变学生不当知识观15(三)清除错误知识观造成的危害15-16三、研究情况综述16-17(一)后现代知识观16-17(二)物理教科书17第一部分现行教科书的批判分析17-24一、现行教科书存在的问题17-22(一)单纯知识点的罗列18-20(二)学科内容的狭隘视野20-21(三)课程资源的单一、匮乏21(四)脱离社会和学生生活世界21-22二、后果考察——教科书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22-24(一)师生的错误教材观22(二)师生教学方法不当——填鸭式的教与学22-23(三)学生知识创造力低下23(四)师生之间的等级制关系23-24三、原因追踪——错误知识观的影响24第二部分后现代知识观24-38一、后现代知识观产生的知识背景25二、后现代知识观评述25-27(一)后现代哲学25-26(二)知识社会学26(三)科学哲学26-27三、现代知识观与后现代知识观的比较分析27-38(一)知识的性质27-32(二)知识的增长方式32-38(三)知识的传播方式38第三部分物理教科书引入后现代知识观的必要性38-42一、影响教科书编排的因素分析38-39二、知识观对于教科书的影响39-42(一)知识与教育39-40(二)知识观与教育40(三)教育与教科书40-42第四部分鉴戒后现代知识观对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启示42-60一、电子教科书的增加42-45(一)编写电子教科书的现实可能性——知识传播方式的变化43-44(二)电子教科书的优点44(三)电子教科书的编写原则44-45二、知识的多学科渗透、整合45-49(一)学科交叉的迫切性45-46(二)学科交叉指导理念:以分科为主,交叉、渗透为辅46-47(三)多学科知识渗透的编写原则47-48(四)内容安排的基本方式48-49三、本土知识的增加49-51(一)何谓“本土知识”49(二)本土知识的教育功能及其引入依据49-51(三)本土知识在物理教科书中的体现51四、知识呈现的不确定性、动姿化51-56(一)知识内容的不确定性52-54(二)知识呈现方式的动姿化54-56五、知识表达方式的“史学化”56-60(一)“故事化”表达方式依据56-57(二)知识表述的“故事化”——物理学史的作用57-58(三)引入原则58-59(四)引入物理学史的策略59-60结语60-61注释61-64参考文献64-67致谢67-6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