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生,由1堂文言文教学引发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5731 浏览:178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组成,是中考或缺的考点。搞好文言文教学,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开拓革新,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和自身素质的全面进展。但久远,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度,这就教师为学生搭建好平台,帮寻找一把开锁“钥匙”。
前段时间有幸旁听了李教师讲授的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童稚记趣》。其授课思路如下:一、与学生探讨作者及作品出处等文学常识【三分钟】;二、教师以停顿、重音等做诵读指导【两分钟】;三、学生分段朗读【五分钟】;四、学生同桌互助翻译【五分钟】;五、教师引导逐段赏析(引导学生逐段段意;引导学生探讨段观蚊时作者的心态、段的比喻句、与段“二虫尽为所吞”情状相近的俗语等理由)【二十分钟】;六、归结文章主旨,落实情感教育(引用罗丹“生活中缺少美,缺少美的眼睛”,爱因斯坦“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望远镜的天文台”名言,并要求学生积累)【五分钟】;七、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完后的收获)【五分钟】。整堂课听下来,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文功底深厚、授课思路清晰、板书设计、情感教育到位、有学生意识,但内心总感觉此堂课效果不佳,有失偏颇。

一、文章浅析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感悟

现今语文教学有着“理由多,做题多,读书少”的弊端。支离破碎的“问答式教学”忽视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人文内涵的积累,淡化了文章带给学生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破坏了文章的意境美,违反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靠学生读书,领悟;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应尤其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就学生的整体感悟,整体感悟不对课文肢解式的浅析。李老师对文章的逐段浅析用了20分钟,且理由琐碎,有肢解文章、破坏文本意境美之嫌,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不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对文章的局部探究是必要的,最好“主理由引领式”设疑,在赏析文本起始将主理由抛予学生,学生围绕主理由亲近文本,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回避肢解式教学。

二、考点灌输,轻视文言积累

《河北省中考语文考试》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范围有六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语境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语境含义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章句子”属于文言,“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浅析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态度”、“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的感受和见解”属赏析能力。河北省中考长期将对文言文的考查锁定在课内文言名篇,教师就投机取巧,将必考篇目尽可能地挖细挖透,喂给学生吃。这些教师一般文言学生课解、文言文翻译等辅助可自行解决,,将课堂教学的锁定在对文本的赏析或训练学生的浅析能力上。李老师在讲授《童稚记趣》时,同桌互助翻译只用了5分钟,且检查督导、强化;而用大量时间的预设对文章了精讲细析。
《河北省2011年中考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题型示例”中增加了纯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型——《搜神记·卷九(改写)》。这就传达出信号:中考对文言文教学的考查将以课内逐渐转向课外,以而考查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对策上做出调整:以重识记要点转向重能力迁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是文言知识,所以课堂教学中应文言知识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

三、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以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性,于形成学习对策,提升学习效率。《语文新课程标准》学段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是学生文言文阅读应养成的习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指标。需强调的是“工具书”指的是词典,文言文翻译书。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人人手持一言文翻译书,教师却不予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不加引导。长此以往,学生独立疏通文言文的能力怎能提高?

四、情感教育的落实途径应是潜移默化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修改稿)》: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和策略教学论文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学科的特点,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之中。课改以来,语文教师很挖掘文本隐含的思想教育价值,并力图传达于学生,使之受到情感熏陶。值得的。但在情感教育的落实途径上,有些教师步入偏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独立一环,能算是成功的语文新课堂。李老师如此吗?整整花费了5分钟落实情感。语文教师切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应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
课堂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自我,反思他人,在反思中找到差距,在反思中完善教学、提升能力。
(责任编辑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