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红玉,《聊斋志异》人鬼恋方式及其理由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15468 浏览:621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勾勒了美丽而又温和的鬼狐,人鬼相恋故事占据文本大的。经过细致比较,这些故事分成三种恋爱方式。在浅析三种人鬼恋方式的上,拟探讨方式形成背后的深层理由。
词:聊斋志异 人鬼恋方式 原因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概缘于对早逝的孤男少女的同情,是对花季少女香消玉碎的怜悯,世人便给以人鬼相恋的奇遇,制造出复活的故事。比如《离魂记》中倩娘魂以王宙,《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3],鬼狐故事170篇,是全书故事的三分左右。蒲松龄继承和吸纳前人的创作技艺,以更加繁复的情节和更加纯熟的艺术手法,大量描写了真诚相爱的男女逾越了阴阳隔阻,突破了生死界限,使人鬼相恋结成幽婚。浅析《聊斋志异》人鬼相恋故事,显著感受到作者是别有寄寓,来抒写内心的孤愤,是被儒家思想压抑的幽合意识的宣泄,在很大上,了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的反叛和补偿心理。

一、自荐枕席方式原因

以《聊斋志异·红玉》为例,看一看《聊斋志异》中人鬼恋故事的开头:“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之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问其姓名,曰:‘妾邻女红玉也。’生大爱悦,与订永好,女诺之。夜夜往来,约半年许。”红玉代表着一类女鬼,她们年轻漂亮,美丽非凡。与男子的联系也是次见面就示好,和男子欢娱,极尽缠绵之事。男女联系几乎成了《聊斋志异》中数恋爱故事的方式。
俯就、自荐枕席之,以精神浅析学说来看,实际上应男子社会白日梦的心理图式。弗洛伊德,梦是完全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愿望的,是潜在的变相得以的。弗洛伊德又,人的性欲本能支持着人的与。[4]参阅蒲松龄的生平,以中理出蛛丝马迹来。蒲松龄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是屡次不中。一生大被迫漂泊在外,寄居贵门,“久以鹤梅当妻子,直将家舍作邮亭”(《家居》)[5]他的生活环境又是“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6]蒲松龄正值壮年,在生理心理上都极度饥渴,经常苦闷无聊中,加上他所设馆坐帐的主家毕家是当地名门望族,迎来迎往之际不免有声色犬马之娱。面对美色的诱惑,环境的冷寂,心理的饥渴,蒲松龄心灵的动摇可想而知,而以小所受的儒家礼教又使他不敢追求爱情,乎便产生幻想,做起白日梦来,编写了一系列俯就故事以泄内心苦闷,以里面寻求一丝慰藉,补偿性的。就我国传统生活来看,传统的道德以反面刺激现象的发生。它禁锢着男女之间的交往,要求男女授受不亲,年龄相仿的青年男女几乎交流的机会。就蒲松龄所处的清代而言,这样的禁锢更加严格,不但举程朱理学为哲学,康熙还亲自过问编纂《性理精义》。在统治阶级“存天理,灭人欲”[7]的公开号召下,爱情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而遭到谴责和压抑。但社会礼教的过度压抑并以根本上灭绝人的自然,它反而以更加极端的反抗方式予以释放和宣泄,所以男女一旦有机会见面,很想到恋爱结婚,而恋爱结婚似乎“夜共枕席”。这样本来该多种多样的社会角色就几乎直截了当地简化成了性角色,异性的交往只有着自发叛逆与反动。所以在《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一见面就会一见钟情,有了鱼水之欢。写作方式其实作者为了表达人性的自然流露的方式。更的是,蒲松龄当时底层文人的代表,其内心亦像古代其他的文人一样,寰宇大定,海晏河清的入世理想。但五十余年科场偃蹇困顿,蹭蹬不偶。当以蒲松龄为代表的失意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穷困潦倒,怀才不遇,建立的功业的人生价值时,就转而向青林黑塞间寻觅知音,渴望美貌佳人的青睐,以那内心深处备受压抑的自我价值,达到心灵的。作者设计了这样一批聪慧美丽的女子,她们对落魄书生们不吝温情,自荐枕席,敞开温柔的怀抱来接纳那些在城市中饱受创伤的孤独心灵。

二、饰演母性方式原因

有可能,书生在被给予生理上的后,再在这些佳人的下解决生活困难及功名利禄,那么女子扮演妻子角色,更是充当了母亲角色。她们任劳任怨,甘心奉献,尽力男子消灾避难,飞黄腾达,增加财富等等。《红玉》红玉既是妻子角色,又扮演母亲角色。她资助冯生娶妻,在冯家遭受贫穷。冯生担心贫乏,自给,红玉劝慰他“但请下帏读”。在她的竭力下,冯家不久便人丁兴旺,类素封家,连冯生原来被剥夺的秀才资格在应试前她也为他打理好了。如此地细心周到,恐怕的母亲才会这样。
对于读书人而言,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能“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8]了。但在那个社会中,一无门无权势的寒儒不依靠科举平步青云,简直是的美梦。可有了像女娲一样女子,美梦也有了化为现实的可能。如孙子楚在阿宝“不以他事累生”的全力支持下,“举进士,授词林”(《阿宝》)像母亲一般,呵护男性,照顾全家,为男子的利益全心全意服务。母亲的角色,在我国文化史上悠久的历史。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原始宗教的核心母神崇拜,神话中有着着类似母亲的女娲原型。她抟土造人,采石补天,为了人类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全心奉献,着伟大的母爱。《聊斋志异》中这些美丽聪慧的女子与书生们交往,或为知己,或为夫妻,但在很大上就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当书生们的存活受到威胁时,她们就像母亲庇护孩子一样关心男子渡过难关。有时不惜牺牲的,并力图让男子在生活中安逸和温存。总之,这些女性的生活重心男性,她们似乎为除男性的痛苦而生。当男子在寂寞时给予温情,在孤独时给予理解,在穷困时给予资助,在潦倒时给予扶持。她们是妻子,是朋友,更是母亲,是救护主,无所不在,无所。,女性,她们神通广大,但生活重心仍在男性身上,属男子,为男子所用,在男子人生价值的来凸显的价值。[9]

三、回归传统方式原因

故事中女子一开始进攻,自荐枕席,似乎超越了封建礼教,可一旦和男子的联系确定,就完全步入了传统文化的轨道,恪守道德,在侍奉公婆、养育后代等都达到超过了传统文化所要求的标准。儿媳,她们在公婆面前嘘寒问暖,朝昏服侍,尽力扮演孝顺儿媳的角色。如《婴宁》中婴宁在王家像一株忘忧草、解语花,每逢婆婆有烦心事,“女至一笑即解”;《聂小倩》中小倩身为女鬼,初到宁家便下厨替婆婆操劳,更是朝夕侍奉,无不曲承母志,终于宁母的喜爱“母子皆溺爱之,讳言其鬼”。对于子嗣,她们深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在实在生育子女的情况下,也会想方设法给予解决。如小翠为王家生儿育女,便对丈夫说:“妾实产,恐误君宗嗣,情娶妇于家。”更惊讶的是,她们还接受“二女侍一夫”的方式,范十一娘说:“吾姊妹骨肉不啻也,然终无百年聚,计不如效英皇”,表达了对一夫多妻制的认同。爱情本来具有排他性,但她们愿意与另一女子共享的丈夫,如《莲香》《小谢》《连城》《青梅》《封三娘》等讲的这样的故事。
在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中,女性是极为理想化的。一,她们婚前积极,大胆泼辣,敢于抛头露面,突破封建的藩篱,追求自由爱情,弘扬人之本性;另一,婚后却遵循传统礼教,相夫教子,温柔贤惠,恪守妇道,回归传统文化。这些看似矛盾,其实统一,完全蒲松龄的生活追求。形成恋爱方式的社会根源,既有以蒲松龄为首的下层书生们备受压抑的心理愿望之曲折体现,也有受到传统道德文化的深远影响,在寻求人性理想与恪守传统文化之间力图保持某种平衡,以达到为服务的目的。[10]所以说,《聊斋志异》爱情故事说是男性中心意识文化在文学上的折射。
文献:

1.鲁迅辑.唐宋传奇集[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2.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

4.高觉敷译.弗洛伊德.精神浅析引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

5.清.蒲松龄著.聊斋诗文集[M].中山大学馆藏旧抄本.

6.清.蒲松龄著.聊斋自志序[A].聊斋志异[M]. 上海: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

7.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M].北京:书局出版社,1986.

8.元.高明撰.琵琶记[M].暖红室汇刻传奇[Z].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90.
9.常斯维.看《聊斋志异》“人鬼恋”的艺术特点[J].《大众科学.科学探讨与实践》,2007(23).
10.马瑞芳.《旧瓶装新酒—聊斋人物谈》[J].《文史知识》,1999(2).
蔡正煜,男,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