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15743 浏览:697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修养品德。近年来,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失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在情感、道德、责任等方面显露出的危机让众多的有识之士为之担忧。教育部长周济说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英语教学论文|的全面的知识,而不只是升学考试所必备的内容。科技愈是发达,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会愈加强烈。在当前这个日益技术化、物质化的时代,传统文化根底的厚实与否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长远发展。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古典诗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比普通的文章更能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有选择性地学习精粹语言,建立诵读系统,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化功底。小学阶段又是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最适宜进行陶冶的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古典诗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古典诗文学习的规定,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小学语文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在前人的相关理论上又作了进一步探究。除了对古典诗文阅读的价值和特点作了论述外,重点分析了小学阶段古典诗文的内容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并对教师要做好古典诗文教学这项工作所要具备的修养和能力作了简单的论述。文章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古典的概念以及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本文所说的古典诗文即指经过期间淘洗的、超越时空的人类优秀文化作品,选择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曲、文等。小学阶段的古典诗文教学具有如下四个特点:作品及教学过程的陶冶性;内容理解的整体性;教学的继续性和开放性,与现实生活的隔膜性。第二部分是对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典诗文内容分学段进行分析,具体对数量、难度、与学生的生活是否贴近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学段的古诗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但是数量明显偏少,与课标中所要求的篇目数量相差太多。第二学段中古典诗文的篇目较多,并且类型也多了,诗、词、文(选句)各种体裁都有;不足之处是广而不深,有的体裁(比如说词)整本教材里只出现了一篇(首)。第三学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深入,除诗、词、文(选句)外,又出现了新内容:元曲和独立成篇的文言文,并且文本的理解难度也增加了。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小学语文课中的古诗文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古典教育的主要途径,必须深入研究,以科学、客观的教学原则为指导,灵活运用各种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起学生阅读、鉴赏古代诗文作品的能力。教学原则有三条: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统一的原则,知识传授与全面陶冶相统一的原则,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教学方法主要有:1、指导学生对古典诗文进行反复诵读。这一方法主要是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悟感情并学习古典诗文的写作技巧。2、指导学生以教材为本进行扩展阅读。具体做法有补充作者的其他作品、补充其他作者的同题近题作品、补充新课标中的推荐篇目等。3、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深化古典诗文阅读效果。活动形式主要有: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借助身边的素材随机教学、古典诗文的改写、配画。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教师要做好古典诗文的阅读教学工作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一是要具备良好的古代汉语解释能力,二要有较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喜好、思想倾向、情感特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师从一位古典文学素养深厚的语文老师,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学生的言行举动必然会受到有益的影响。【关键词】: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8英文摘要8-10引言10-11一、古典的内涵以及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的特点11-18(一)古典的内涵和古典诗文阅读的价值11-12(二)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的特点12-181、作品的陶冶性12-142、内容理解的整体性14-153、教学的继续性和开放性15-174、与现实生活的隔膜性17-18二、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诗文内容分析18-24第一学段(1-2年级)18第二学段(3-4年级)18-21第三学段(5-6年级)21-24三、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4-34(一)教学原则24-291、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统一24-262、知识传授与全面陶冶相统一26-273、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统一27-29(二)教学方法29-341、指导学生对古典诗文进行反复诵读29-312、指导学生以教材为本进行扩展阅读31-333、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深化古典诗文阅读效果33-34四、教师进行古典诗文阅读教学须具备的修养和能力34-38(一)良好的古代汉语解释能力34-36(二)较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36-38结语38附:《清平乐村居》课堂教学设计38-43注释43-45参考文献45-47后记47-4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