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朦胧婉曲 深情绵邈写作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4549 浏览:143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李商隐(约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生活在晚唐由衰弱走向灭亡的时期,受“牛李党争”的牵累,只做过校书郎、县尉之类的小官。一生空有才情和抱负,长期漂泊,落寞凄凉。政治上失意,爱情上也颇多坎坷。在诗歌上,他创造性地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寄情深微,意蕴幽隐,朦胧婉曲、深情绵邈之美。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太和九年(公元835年),23岁的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在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她年轻貌美,两人一见钟情。两个多月后,这段情感因不为礼教和清规所容而毫无结果。这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荡人心魄的诗作《无题》即完成于此时。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难、难,点出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东风无力、百花凋残,凄婉悲凉氛围的铺设,为诗歌的主题作了渲染。诗中山盟海誓、长相厮守,有的“春蚕到死”“蜡炬成灰”,为给心爱之人送去温暖和光明,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颈联,诗人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晓妆临镜”“月下吟咏”两个生活场景,意在表达岁月无情人有情,即使青春,容颜已改,也不会转变对她的一往情深。诗人担心意中人因夜深雾重风冷,会冻坏身体,“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这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细致,了他的思念之切。诗的尾联道出无限怅惘:或许以此一别再难相见,但隔不断刻骨铭心的爱恋。那只爱情的精灵——青鸟,为真情所感动,愿做信使。青鸟的出现,并转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存一丝渺茫的希望。诗已结束,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幻化的结尾为诗作蒙上了瑰丽的色彩。
这首回忆前情的诗作,运用比喻、典故和对照的手法,写出当时心情的失意、痛苦和惆怅,诗人对爱情追求的执著经济论文、热烈。诗人和宋华阳的恋情缠绵凄婉、极其真诚。直到晚年,诗人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诗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她的身影,终身难忘。
26岁时,诗人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做幕僚,并爱上了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两人结为秦晋之好。婚姻幸福,但也给他了的后果,的日子里,他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苦苦挣扎,与漂泊、潦倒、失意为伴。《夜雨寄北》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因思念在长安的爱妻王氏而作。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亲友,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备感孤独、凄凉。这潇潇的秋雨让人心烦,盈盈的池水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也汹涌难平。
说前两句是实写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而自然的联想来体现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选取了两种情态:一是 “共剪”,一是“却话”。“共剪西窗烛”,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一幅良宵美景图,“共”字极写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温,都在“未有期”中。多么残酷而无奈的现实!
这四句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明白如话,既空间的往复英语论文观照,又时间的回环跳跃。其诗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特点,达到了梅尧臣所描述的写作境界:“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特定的时空,使诗人不愿但也表达感受,闪烁其词,忽断忽续,产生朦胧的审美感受。但只要联系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难透过深情绵邈、精纯华美的意境和语言,体味到诗人孤寂、凄凉、落寞但又不甘平庸的内心,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有见解,内心细腻、情感的诗人。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说当下正在话别,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个指相会困难,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东风无力百花残”,既写自然环境,抒情者心境的,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了微妙的契合。借景物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三、四两句,接着写“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字与“思”谐音,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为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才流尽一样。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一样痛苦,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既然会面无望,只好请使者为殷勤致意,替去看望他。这结尾两句的内容。寄希望于使者其实非常渺茫。
(郝世峰)
《夜雨寄北》赏析
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体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来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愁与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作者并说愁,诉苦,却以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蹊径,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有点出人意料。设身处地,又情真意切,字字如以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表示愿望的词,是以“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霍松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