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是推动学校和谐进展重要基础相关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15742 浏览:624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理由的
我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完全中学,地处泛CBD地区,紧邻东长安街延长线—建国门外大街,毗邻建外使馆区,交通便利,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学校分为永安里和建国里两个校区,占积近30亩,建筑面积21 277平方米。学校现有六个年级,近千名学生。学校在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中,后勤工作服务育人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替代性。近年来,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者,牢记“服务育人”的宗旨,调动积极因素,发挥后勤管理的服务育人功能,抓好学校财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学校生活管理、实验室电教室管理、出租出借管理和总务人员管理等,在校园环境建设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校和谐进展做了有益的探讨。

二、理性认识和实践

1.领导,机构

学校后勤管理是运用的管理策略教学论文和手段,采取一系列特定的管理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人、财、物的功能,以后勤工作的。学校把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首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总务处、德育处、保卫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领导小组是对学校环境建设和整治要求、制订案例,培训工作小组人员不断提高认识。工作小组抓落实,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细化有关部门的工作。

2.学习、提高认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进展的学说,人的进展和才能的培养是遗传、教育和环境作用的结果。遗传是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的先天因素,而教育和环境影响人成长的后天因素就显得至关。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人也在能动地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环境。人在与环境的作用中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着,也影响着对方。将学校的教育环境看成是系统,那么它人为地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将学校教育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课程环境、人际环境三个子环境。自然环境指学校教育环境物质因素,如学校的建筑和布局,学生学习、运动、游戏活动的设施和场所,教育教学设备等。课程环境是学校环境教育的核心。学校的人际环境更多侧重于情感和价值观等,是指学校干部、教职工、学生间、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的联系总合,是以情感、信仰、传统、共识、氛围、风气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人际间的精神场,人际环境是构成学校教育环境的特定条件。

3.建设精致化校园环境

基于对学校环境的理性认识,我校地处CBD商业区地域特点,以实践“三个环境”建设入手,整合和开发学校三个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精致化校园环境的,形成学校自然环境、课程环境、人际环境和谐统一良性进展的教育生态环境,诱发、引导师生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师生持续进展。形成了“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进展”的多赢局面。

三、构建师生和谐进展的校园环境,把落实校园安全责任放在首位

1.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教育的资源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为了培养而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精神,在浓郁的政治气氛、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完整严密的规章制度、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场所,也是文化氛围很浓、文化品位很高的地方。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为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优越条件和良好环境。认识到,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资源,中学校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里奠基。

2.校园安全建设是学校环境建设的和

几年来,我校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不断强化安全意识,以学校特点和实际出发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2009年9月12日教工委领导来我校检查国庆六十周年工作,并了指示。2010年全国各地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给敲响了警钟:校园安全无小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为此十分两支队伍的建设:
支队伍是保安员队伍,保安有着的理由,始终坚持协调机制,做到尊重人格、严格要求、认真履职、严守制度、认真站岗、负责并做好,由德育处、总务处、保安公司齐抓共管,看好学校的门、管好的人。
支队伍是学校安保小组,由行政干部、总务处、德育处、年级组组成的安保小组和学生值周队伍组成,安保小组除负责日常校园安全工作外,还要负责出租出借的安全检查和督促整改工作。每天有两名行政干部值班,全权负责当日安保工作。德育处、总务处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各项应急预案的,年级组负责对教师的教育和检查,学生值周班负责学生和非机动车管理工作,:学生自行车每天码放整齐,检查零件齐全并监察锁好车辆,避开发生自行车丢失等。
校园安全建设有了保障,校园环境建设才能得以顺利,校园安全建设是学校环境建设的和。

3.大量资金的,保证设备设施安全

为了防止发生触电和火灾事故,配合校安工程的,同步完成增容800 kV的电力增容工作,彻底解决了因教育设施设备增加,导致用电超负荷易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2009年,学校自筹资金10万元用于购置食堂设备,改善了食堂设备的局面,减少了能耗,节约了资金,消除了隐患。2010年,在教委的支持下投资10万元更新了西校区供暖主干线,为我校安全供热了有力保障。近日我校又投资近3万元更新了具有垃圾分类作用的环保垃圾桶,改善了楼内环境。配合校安工程,学校投资20万元对操场周边步行道了改造,适时发挥了资金的效益。

4.构建学校人文景观,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吸引力的地方。”现代教育心理学也:在人的性格的形成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学生活动范围是学校,校园的环境质量跟学生息息,并持久地产生影响。以实用到艺术,以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到学府化,行“无言之教”,它们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010年,区教委为我校投资60万元,我校自筹20万元,景观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立足学校实际精心设计,以校园景观建设、绿化、教室美化、走廊艺术化的巧妙设计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陶冶情感,启迪智慧,激发潜能。使学校的每人都能感受到“向上、向善、向新”的文化氛围。一进校门的背景墙上刻着“和谐、守纪、健康、向上”的校训,东西教学楼外立面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的巨幅浮雕设计校园楼道的文化墙,国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体,出积淀、传承和革新的特点校园环境建设的主题。“激发师生每闪光点,教会每一位学生会学,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彰显着求真务实对教育本质的追求。
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办公环境,努力做到冬暖夏凉,舒适可人,室内文化设计班级特点和年级组文化。说,一流的硬件设施,整洁有序、典雅优美的校园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5.挖掘环境建设细节,学校文化形成特点

几年来,的校园环境每学期都在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月月都有新面貌。实践中,最深的感受是,校园硬件建设能到位,一味追求完美,要量力而行,要在原有物质条件的上,挖掘环境建设的细节所的校园文化内涵。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学校硬件条件要营造校园文化,使师生感受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创建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如为了不更多占用学生活动的空间,选用的是可移动篮球架,外加防护套防止学生在打篮球时被篮球架碰伤。

1

学校文化资源的整合、再生、革新和互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引领的“软实力”。“校旗、校训、校徽、校歌”等学校标识的征集评选、重新修订和广泛宣传,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开展建校五十周年校庆活动,挖掘学校文化积淀的内涵;学校橱窗、校刊、广播站和网络宣传,树正风,扬正气,形成了“博学、笃行、慎思、明辨”的学风和“博爱、善管、乐教、高效”的教风;“十佳中学生”评选和系列德育活动,增强学生自信,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业进步;“最受欢迎的教师”的评选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表彰,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为师生的校园生活营造出高雅和谐的环境氛围,精神文明建设为学校的进展了营养,注入了活力。不断打造学校进展的“硬实力”,提升学校竞争的“软实力”,构建起师生和谐进展的“精神家园”。

四、“借力”才会“给力”,综合治理是搞好校园环境建设的保障

1.警校共建、警钟长鸣

在全国新城区建设工作中,我区北京市的试点区,这为搞好校园环境建设了良好的外部机遇。学校立足社区社区的资源,坚持发挥社区资源作用,校园周边环境。我校地处建外大街繁华地段,校园周边环境极其复杂。门前经过车辆密集,加之通惠河北路的施工工程,车辆绕行到建外大街,去CBD商业区和国贸办事的东行车辆都要经过学校门口,上下学时段交通环境恶劣。为了确保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学校加强与社区、办事处、队、派出所和交通队联系,加设了安全交通标志和减速地胶,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不断清理游商摊贩,阶段效果。学校专门请社区民警来到学校给学生讲安全课。2011年9月27日,我校成功地和朝阳区建国门消防中队了以避震逃生和火灾救险为主题的消防演习,组织学生参观新式消防设备,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做到警校共建、警钟长鸣。

2.加强内部管理,及时疏导

学校加强对学生内部的教育管理,适时心理疏导,及时沟通和解决学生间理由。抓内部管理,杜绝了校园门前的滋扰。每日中午在距校门3米处设置警戒线,由值班干部和保安员值守,确保封闭管理。学校要求学生不得在学校约见同学、朋友,更不允许校内矛盾校外解决,保证了校园门前的安定。

3.形成全方位的监控网络

学校深入学生,深入社区、商场、车站,不良现象及时处理。学校与社区居委会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全方位的监控网络。

4.网络环境建设,优化网络环境

学校网络环境建设,规范、引导、教育等方式,优化网络环境,营造文明健康的习惯。
全方位的环境建设,营造了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也为学校进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干净整洁、健康文明、清新优雅的校园环境也为学校品牌建设树立了良好的,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为我校未来的进展奠定了良好的。
文献
陈吉君.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理由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05,12:9.
安卿.关于中小学总务后勤工作的理性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J].贵州教育,2005,20:19-21.
[3]冯荣娜.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J].教育报,2003,2:50.
[4]蒋雪峰.浅谈中学学校后勤管理的规范与革新[J].科技革新导报,2010,12.
[5]石永超.中学后勤部门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探讨[J].高校后勤探讨,2008,3.
[6]陈忠鹏.浅谈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特点和原则[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0:4-6.
[7]寿凤光.新时期学校总务管理的育人功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