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目前状况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18663 浏览:83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贴近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实际的生动实例搬进了课堂,教学内容鲜活了,不再枯燥乏味了;讨论答疑替代了死记硬背,明理浅析取代了题海战术,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多边交流代替了教师单向灌输,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变得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更加直观有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前状况浅析;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64-0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贴近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实际的生动实例搬进了课堂,教学内容鲜活了,不再枯燥乏味了;讨论答疑替代了死记硬背,明理浅析取代了题海战术,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多边交流代替了教师单向灌输,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变得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更加直观有效。这些可喜的现象,犹如一场及时雨,冲击着僵化、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使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润,生命的绿洲开始出现勃勃生机。“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在理念上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各种各样的语文读本接踵而至,大多是名人担任主编,理念新,选文美,包装精,诱惑力强。有的学校,给人手一册。再加上配合新教材的各级各类的辅导用书、练习训练,铺天盖地而来。有条件的学校、家庭,多多益善,不仅让学生觉得成为负担,而且连老师也有时觉得无所适以,这样,使得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课文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或多或少在有的教师思想中弱化。同时,有的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课程流行病”——假、假自主,小组合作秀,课件展示会(功利化、做秀化、媚俗化、虚美化)等等。这种现象体现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笔者认为,现行语文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教材课文要灵活运用

(1)“提示框”要很好利用。各单元以及课、篇均安排了提示框,提示语引人入胜,着眼于引导师生对新单元主题、教学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引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兴趣。这些提示语文字优美,生动精彩,能吊起读者的胃口,读了以后的确让人产生一种急切地想要阅读课文的冲动,真正起到了“引发学生学习”的作用。
(2)朗读、品析要落实到位。读的策略教学论文有许多种,这里说的朗读,主要是指在课堂(早读)里学生声情并茂,入情入神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精彩文段,这一传统的读书策略教学论文不能丢。(有些学校在早读课安排语文、英语分一、三、五与二、四,是不科学的做法)品析,指的是品析语言,就是对语句的意思、情感、色彩等进行细致的浅析鉴赏。“品析”的目的,不是要把美文弄得支离破碎,肢解得体无完肤,而是要在一词一句的认知基础上,养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如第一课鲁迅的《藤野先生》的最后几段,如果不熟读,就很难完成练习四中的第一小题。第4课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开头外貌描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眼睛描写等,值得好好朗读品味。
(3)背诵、默写不可忽视。新教材除了有限的几十(首)篇古诗文背诵外,每一册的课文,对于现代美文的背诵要求甚少。传统教学同样是十分重视背诵的,它不仅有助于进展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规范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眼高手低。他们会说能道,但真正让他们说规范话写规范字就差多了,学生手写出来的文字潦草,难以辨认,尤其是默写,错别字多。因此,我们要挖掘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段落,甚至全篇让学生背诵和默写(抄写)。(如:第3课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中写到“我早已把书以头到尾背熟了”P: 42、47页带给我们的信息;第5课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中的有关语句P:40页;第7课郭沫若的《雷电颂》;还有第8、9、10课等等)

二、作文、口语交际要灵活多样

各册教材将写作和口语交际分别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内容之中。阅读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片断式的,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系统的、整篇的。两者相互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相互补充。基本解决了说和写的素材来源理由。但是,大作文训练如果按部就班,其数量显然是不够的(每学期6次)。一线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的写作活动(大作文每学期至少要8次)(大作文每学期练笔字数要达到3500字左右;小作文,即平时练笔达2万字左右)。例如有些老师开展“兴趣作文”系列写作活动等,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