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印刷关于,增强使命意识 提升办学水平为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11878 浏览:332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北京印刷学院由北京市主管,是北京市与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58年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消文化学院,将印刷工艺系并入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印刷工艺系上改建为北京印刷学院。2000年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学校划转由总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北京市政府与总署签订共建北京印刷学院协议,明确了学校“立足首都、服务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了“市署共建”的良好资源优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和文化事业进展繁荣新的历史起点上,了文化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新方向是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作出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有力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文化人才进展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总署“十二五”人才规划,“培养行业革新型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一线新闻出版业务骨干”。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坚持贴近行业,服务,不断加强与总署、行业协会、各省(区、市)、企业单位等各有关的互动交流,以贡献求支持,以共赢求合作,以服务求进展,在人才培养、科学探讨、行业服务等为新闻出版行业进展了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
以行业进展需求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为行业大进展大繁荣人才支撑
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和进展,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了迫切的需求,要求新闻出版高等教育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办学类型。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面向行业、贴近行业、服务行业、彰显特点”的办学宗旨,深入贯彻落实总署人才工作会议和柳斌杰、蒋建国等总署领导同志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时的指示精神,新闻出版业对高层次、复合型、前沿性人才需求的实际,整合办学资源,提升办学,为新闻出版行业领域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

1.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学校先后了新闻传播学、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设计学等7个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了出版硕士、艺术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探讨生培养资格,建立了覆盖学术型、专业型和同等学历探讨生教育的学位授权类型,形成了以“传媒技术、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为特点和优势的学科群,强化了“传媒类、运用型、行业性”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传媒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探讨生也了进展。

2.积极创办新专业,培养行业紧缺人才

近年来,传统新闻出版业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加速,以数字出版为标志的新的出版业态异军突起。学校在巩固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的上,适应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需求,先后开办了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新兴专业。,全校共有本科专业24个,涵盖了完整的印刷包装出版产业链,形成了以在职培训到高职、继教、本科、探讨生各层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级特点专业建设点,包装工程、艺术设计等先后北京市特点专业,确立了学校印刷、出版专业全国领先的地位。

3.行业资源,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为决划转后与行业企业“渐行渐远”的理由,学校以2003年以来连续9年举办“校、企、地合作周”,积极拓展印刷厂、出版社等实习实训基地,已建立了百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善、积淀、凝练了“工科与文科相、艺术与科技相、论述与实践相”的“三”人才培养方式,学生革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名列北京市前茅,学校还多次“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4.积极参与总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连续两年组织“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圆满成功,被授予“技能人才培育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学校还积极参与“东风工程”建设,落实新闻出版系统援疆、援藏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形式多样且广受欢迎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如开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民族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辑出版学学位班”“市场营销”专业函授大专班、“西藏印刷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人才培养有力支持,了有关的评价。,学校还在广东省建立了探讨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印刷包装方向在职探讨生教育,与内蒙古自治区也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
以“人才强校”为核心,提升师资队伍,为行业大进展大繁荣智力支撑
为更好地发挥北京印刷学院在人才培养和服务行业进展的积极作用,学校在总结50多年办学经验的上,了“建设国际知名、高、有特点传媒类教学探讨型大学”的建设,打造我国新闻出版教育高地。

1.培育高的师资队伍

高的人才培养有高的师资,北京印刷学院在加大校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上,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加大了校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革新校外高层次人才使用的方式,先后聘请了美国工程院周郁院士、科学院万立骏院士、邹竞院士和工程院何新贵院士,聘请了长江学者杨义先教授、孙逢春教授和梅雪松教授,聘请了“千人计划”入选者崔铮探讨员、危岩教授,聘请了原出版集团公司聂震宁总裁、新闻出版探讨院郝振省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组石永强书记等众多行业名家和领军人才到学校任职,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为高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

2.建设行业智库机构

学校先后与新闻出版探讨院、印刷技术探讨所、中科院化学所、北京交通大学等级科研机构和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学校打造了科研高地。2011年3月,北京印刷学院与科学技术进展战略探讨院签约共建“印刷包装产业进展战略探讨所”。探讨所紧密围绕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出版、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战略理由探讨,旨在为新闻出版行业进展咨询服务,发挥学校为行业服务的智库功能。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组长单位,教育部印刷与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和教育部印刷包装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交流研讨及高层论坛,发挥了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还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有关业务司局和新疆、西藏等地方挂职锻炼,在提高青年干部自身能力的,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挂职单位了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持。
以“革新驱动”为先导,提升科学探讨,为行业大进展大繁荣技术支撑
新闻出版业转变进展方式,推进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进展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产业,推动科技革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新闻出版行业高等学校的科学探讨和科技革新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进展规划》明确,“要建立产学研相的新闻出版科技革新系统”。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紧紧把握绿色印刷和数字出版的进展走势,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了显著成绩,为新闻出版行业进展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

1.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中关村自主革新示范区建设的平台,北京市政府批准学校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探讨院”。探讨院确立了“绿色印刷油墨、绿色印刷装备与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制版与先进、印刷电子与技术、绿色印刷包装产业进展战略”等6大探讨方向,使之建设级印刷包装产业技术革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绿色印刷包装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基地。,探讨院已经建成“印机检测中心”“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六大服务平台和“绿色印刷油墨探讨所”“印刷电子与技术探讨所”等6大探讨机构。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探讨院形成了以设计、编辑、出版、印刷、包装、管理、市场到、机械、信息等覆盖新闻出版产业链的完整科研系统,了以项目组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直至市场对接的全方位的科研和产业化能力。

2.重大科研项目

仅2011年,学校重大科研项目助推行业进展,了诸多新的“突破”。过去一年,学校首次获批主持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计划项目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大大提升了学校在印刷行业共性理由的解决能力和前沿领域的革新能力,对降低印刷机使用成本、喷墨数字印刷机的绿色印刷技术产业化进程具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学校还有11项科研成果荣获全国印刷行业百佳科技革新成果奖。这些项目和成果,都围绕学校特点学科和专业优势,紧密市场急需解决的共性理由和行业未来进展的前瞻性理由,为服务行业进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发挥绿色探讨院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重大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为抓手,积极探讨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投资的成果转化新方式,在市属高校中率先落实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形成了“落地一批、运作一批、储备一批”的结构、层次鲜明的项目梯队。正在的绿色包装、单张纸平版印刷机数字化单元、印刷电子领域3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1亿元,政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700万元,已经良好效益,了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一致,吸引了一批社会投资与学校洽谈合作其他产业化项目。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行业进展,学校大学科技园建设也显著成效,已吸引行业企业15家,入驻企业范围涉及印刷机械、印刷、出版教育、影视传媒等多个行业。,学校以科技园为,大学生科技革新,建设大学生革新创业园,以革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创业、以创业推动就业,已有4个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革新创业园,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校人才培养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了新的思路。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逐浪高。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对以“培养印刷出版高等人才、传承印刷文明”为崇高使命的北京印刷学院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学校进展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后,学校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强化责任和使命意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革新、结构、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校长)
[责任编辑:于洋]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